如果台積電、英特爾合資、聯電與格羅方德合併 黃齊元:美國主權基金可能會入股

國際經濟

當前美中科技戰與地緣政治風險推動全球供應鏈進行劇烈重組,台灣正面臨被納入「高風險區域」的現實挑戰。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副董事長黃齊元指出,企業界原本奉行的「中國+1」策略,已演變為「Asia except China and Taiwan」,供應鏈不僅脫中,甚至開始脫台。

在川普重返政壇、美中關係持續對峙的格局下,台積電赴美、聯電可能合併、資本佈局與技術轉移等動作,恐加速台灣產業中樞向外流動。黃齊元直言,台灣正處於台海三重風險交織的十字路口,唯有企業走出去、打群架,並發展智慧製造、分散市場,才能在紅色與美式供應鏈中求得一席之地;他也建議,台灣須落實「小三哲學」的兩手策略,倚美,但也要疑美

全球供應鏈脫中也脫台,「Asia except China、Taiwan」成形

美中科技戰與地緣政治緊張不斷升溫,使全球供應鏈早已悄悄地重新洗牌,同時台海緊張氣氛,也讓廠商為避開台海危機逐步移出台灣。

而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只是讓這風險更加明顯,黃齊元指出,從最早的「中國+1」、「台灣+1」策略,到進一步「China+N」,再到最近企業實際行動上的「Asia except China」,甚至出現「Asia except China and Taiwan」的趨勢,台灣也被納入高風險區域,在過去半年、一年是已經都發生的事。

台積電赴美只是起點,黃齊元:川普對台有無盡需求

台積電赴美投資千億只是開始,黃齊元直言,台灣天真地以為台積電1千億美元的投資能換回免死金牌,卻沒有想到共有12道金牌,後續還有台積與英特爾合資,聯電與格羅方德合併。「我的預測,如果這個公司合併,美國主權基金可能會入股」

意即美國可能藉由資金與併購手段(如聯電與格羅方德合併),打造自己的晶圓代工國家隊,進而減少對台積電的依賴。黃齊元說,川普就是要台灣半導體,且對台灣有無盡需求,但地位非常薄弱,台灣要名分不可能

黃齊元表示,台積電變美積電有很多種定義,赴美設廠、技術入美,「更狠的是整盤搬過去」,其實從現在觀察台積電,無論是董事會結構、外資股權等多角度,早已經是一家美國公司,如今純粹是看美國想怎麼做;甚至重組台積董事會,讓台積電的技術與產能轉移至美國,從台灣下市到美國上市。

他強調,注意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所說的話,要把半導體製造業全部移回美國,第一步是半導體先進製程,未來第二步就是智慧手機和AI伺服器等相關供應鏈也會跟進,電子七雄於墨西哥、德州等地都有投資,趨勢早就很明顯了。

台海三危機...黃齊元:台企必須走出去,打群架

「台積電赴美投資越快,台灣被中國統一的風險就越大」黃齊元直言,台灣如今高科技受制於美國,新南向政策又受到阻礙,同時賴政府對於中國的挑釁,形成台海三危機。

黃齊元分析,賴清德如此舉動,部分目的也是為了爭取川普對台灣的支持與注意,連《華盛頓郵報》也如此指出。

然而他也強調,這跟現在的基調並不相符,美國對於中國的包圍僅稍稍譴責,「為什麼?因為川普非常想跟習近平談一筆世紀交易」,此情況下,台灣很可能被犧牲。

他判斷,台灣企業將會有一大波外移,但會用結盟、「打群架」的方式,黃齊元舉例,如由台灣18家半導體供應鏈廠商成立的德鑫半導體控股集團。

黃齊元接著表示,習近平是外資近來擔心的,供應鏈外移基本是在講ICT產業,若是傳產就是等死,因為他們也面臨綠色供應鏈問題,台灣與國際並未接軌,碳費碳稅問題、總量管制問題,台灣過於落後,很難打進國際供應鏈。

他表示,企業如今第一點,一定要走出去;第二,盡快發展智慧製造;第三,分散市場。

「小三哲學」與兩手準備:倚美也需疑美

《華爾街日報》4日社論標題指「川普掀起的貿易戰是送給習近平的大禮物」。黃齊元分析,面對美國,前一次中國對美加大採購農產品,但此次卻表示要玩就奉陪到底,主要原因在於兩方供應鏈已經脫鉤,中國絕對有這個底氣。

如今供應鏈已經分成「the world global X United States」,金磚國家、東南亞與中國要好,加上美方此次又得罪歐盟,將盟友歐盟推向另一方,若再加上拉丁美洲等,技術上可行,雖然會很辛苦;美方的關稅越高,更會加速市場的脫離。

「上帝若要毀滅一個國家,必先使其領導人瘋狂」,美國就是如此,全世界沒有國家認為川普是朋友,但台灣卻還緊抱著他,堅信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他認為,應該要重新建立與中國大陸的合作關係,雖然難聽,但台灣要有「小三哲學」,需倚美,但也要疑美,應順著川普大勢,但也要有兩手準備,台灣不只要打造「非紅供應鏈」,也需要有「非美供應鏈」。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