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老人除了肌少症...「吞嚥困難」隱藏更多長照問題!該如改善?

醫療保健

「最近這1、2年,我常常吃飯喝水會被嗆到,曾經連吃麵也會嗆到,感覺自己已經咳出來了,可是右邊的鼻子覺得不舒服,於是對著垃圾桶一擤,擤出一條長達快10公分的麵條......」一位65歲退休老師景先生無奈地說。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公布數字,台灣在去年已正式邁入「高齡社會」,長照也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議題。2017年國健署也公布在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有12.8%、逾40萬的老年人口有吞嚥困難的狀況,連生活中「吃飯、喝水」等小事也成為病痛的來源,對一般人而言開心的進食過程,顯然成為吞嚥困難患者與第一線照顧者的惡夢!

長者因器官退化、虛弱或是有疾病如中風、帕金森氏症等,會有吞嚥困難問題,吃東西時易造成嗆咳、吸入性肺炎等。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有21.8%於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有12.8%經過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之吞嚥障礙。

最新調查顯示,有近萬人一餐需花費超過2小時,另有超過3成患者會因進食時間過長感到不耐煩,甚至發脾氣。年節將至,咀嚼吞嚥困難患者面對整桌豐盛年菜卻無法享用,成為圍爐中的一大缺憾。要怎麼改善這個問題呢?

小心「吞嚥困難」危及性命!出現3前兆要注意

台灣咀嚼吞嚥障礙醫學學會副理事長、台大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王亭貴指出,長輩在進餐中若發生嗆咳、明顯的流涎、食物卡在喉嚨等現象,可能是吞嚥障礙的前兆。

「吞嚥困難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往往因此忽略異狀。」對此王亭貴表示,多數民眾對於吞嚥困難的認知度低,若無積極介入處理,可能導致患者在喝水、進餐時因嗆咳引發吸入性肺炎,嚴重時甚至危及性命。

「但只要即時介入,透過適當的復健方式,可以改善狀況!」王亭貴解釋,正常吞嚥共分4個階段,許多年長者吞嚥障礙發生在「口腔準備期」及「口腔期」。「口腔準備期是透過咀嚼能力,將入口的食物變成食團;口腔期則是利用舌頭將食團往後推送,以利後續吞嚥。」

2017年國健署公布在65歲以上老年人口中,逾40萬的老年人口有吞嚥困難,成為第一線照顧者的惡夢。(圖片來源/Hamupan@photoAC)

為什麼會有吞嚥困難的狀況發生,王亭貴則解釋,主因是老化時常伴隨牙齒脫落、咀嚼能力退化、唾液分泌減少、喉頭軟組織鬆弛等生理現象,長輩因此容易在進食時發現東西「嚼不爛」、「吞不下去」的狀況。

吃一餐要耗2小時?語言治療師:2方法有助訓練吞嚥

咀嚼吞嚥困難患者會面臨到咀嚼能力退化、肌肉無力等生理現象,王亭貴建議,「飲食多以軟性、流質食物為主,或將既有食物切碎、絞打成泥。」只要改變食物的稠度與質地,將食物變成食團,就能幫助長者順利吞嚥,並避免嗆咳風險。

不過,食材種類有限、烹調過程繁瑣,多數時候更會因改變原有食物外觀而影響風味與食慾。依據波仕特線上市調網(Pollster Online Survey),針對有吞嚥困難照顧經驗者的調查發現,近萬人一餐需花費超過2小時進食。在食物不美味、進餐時間過長的情況下,逾3成吞嚥困難者更因此變得暴躁、易怒影響進食意願,更進一步導致患者有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狀況發生。

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副秘書長王雪珮表示,在咀嚼吞嚥困難的飲食照護上,「吞嚥復健」與「改善進食狀況」最關鍵。「除了控制每餐進食時間小於1小時外,為改善食物難以吞嚥的狀況,必須注意進食姿勢、食團大小與食物質地,同時保留食物原有風味,進而提升長輩食慾,才能確保每日能攝取足夠的營養。」

除了吞嚥困難,65歲以上民眾小心「肌少症」

王雪珮也提到,要讓長輩吞得更好、更安全,食物的「均質」、「穩定」最重要。她建議應適當為食物「增加滑順度」、「增加凝聚性」,幫助患者順利、安全進食,部分照護者會使用廚房常見的太白粉、番薯粉當作增稠劑勾芡,「但太白粉需在食物加熱過程使用,冷卻後容易結塊,反而不利於吞嚥。」

那要如何正確料理?王雪珮表示,市面上已有針對吞嚥困難需求開發的商業配方,無色無味、不受冷熱溫度影響,也可在不改變食物外觀及風味的前提下,顧及食團的軟嫩度及黏稠度。「均質、穩定、保留食物原有風味,是讓吞嚥困難長輩吃得快、吃得多,甚至吃的好的關鍵。」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也表示,長者因感覺功能變差,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等情況,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其中肌少症為老年症候群之一,「依照亞洲肌少症診斷共識標準,台灣65歲以上長者罹患肌少症的盛行率約達6.8% ,相當於全台約有超過20萬名老年人正面臨肌少症威脅。」

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建議,民眾從50歲起應開始重視肌肉的質與量,且可先從居家量小腿圍開始,並搭配飲食及運動等生活型態調整,及早防治肌少症。

陳亮恭表示,民眾從50歲起應開始重視肌肉的質與量,搭配飲食及運動及早防治肌少症。(攝/陳稚華)

長者平日生活在家除了多動動手腳增強肌肉外,吞嚥肌肉也需要運動。王亭貴也建議民眾若發現自己或家中長輩有出現吞嚥困難,應及時尋求營養師及語言治療師諮詢協助,改善吞嚥功能及營養攝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