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長韓國瑜亟欲重推馬政府時代產物「自由經濟貿易特區」(以下簡稱自經區),實現「貨出去、人進來、高雄發大財」競選承諾,但他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自經區其實是包著糖衣的毒藥,會讓台灣步入險境。
因為正當美中貿易戰開打之際,台灣的自經區極可能淪為中國產品「漂白」之地,一不小心就會讓台灣產品掉入美中貿易戰深水區,讓MIT遭美方課以懲罰性重稅,甚至難以外銷至美國市場。
很多人以為,以上的擔憂是過慮了,不過從越南的例子可以清楚看到,這份擔憂並非子虛烏有,去年3月川普根據《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課以25%及10%關稅,打響貿易戰第一槍,而越南及台灣鋼鐵若欲出口美國,皆因涉及「含中成分」而面臨重稅。
美嚴禁中國原料「洗產地」闖關,越南鋼品遭美課重稅
去年5月21日,美國商務部發表了一篇聲明,表示自越南進口但使用中國原產基材的耐蝕鋼及冷軋鋼,已經違反美國對中國鋼鐵產品設立的反傾銷與平衡稅規範。
因此商務部祭出制裁,美國海關將對從中國進口原料的越南鋼鐵產品重課反傾銷稅及平衡稅,耐蝕鋼分別為199.43%及39.05%,而冷軋鋼分別為199.76%及256.44%。
非中原料可免漲關稅,台塑受罰是假新聞
美國商務部認為中國正在透過越南「洗產地」,以規避美國針對其產品所設置的高關稅,因為自從2015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初步增加關稅後,越南出口至美國的鋼品船運量暴增,耐蝕鋼從200萬增至8000萬美元,而冷軋鋼更是從900萬增至約2億美元,漲幅之劇烈啟人疑竇。
同時商務部也強調,其他越南鋼品若能證明自己原產基材不是來自中國,而是採用越南本國或其他第3國原料,則能免除上述重稅。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和台灣一度還謠傳美國這項禁令是針對越南台塑鋼廠。這個說法出自越南媒體新地平線(Chân Trời Mới Media),該則報導還被譯成中文轉貼到台灣各大網路平台,引起民眾熱議,但最後被證實是假新聞,所禁鋼品項目也與台塑主要出口鋼品和技術不符。
美對進口鋼品課重稅,台恐因偷渡「MIC」而無關稅豁免
其實不僅越南鋼品更難進入美國市場,去年3月川普也援用232條款,對進口美國的鋼鐵和鋁產品分別課以25%和10%高關稅,使各國紛紛爭取「豁免權」,例如韓國、澳洲、巴西和阿根廷便獲得永久關稅豁免,但也受到關稅配額限制。
美國是台灣鋼品最大出口國,台灣自然也亟欲取得豁免,並由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負責與美方協商此事,但至今仍未出現進展。甚至有傳言指出,如同上述越南遭罰案例,美方不願給予台灣豁免,是因為一些台灣鋼鐵業者「偷渡」中國低價鋼鐵出口。
財政部啟動「雙反調查」,將對中企課徵反傾銷稅、平衡稅
因此從去年4月開始,財政部關稅稅率審議小組對銷台之5項中國鋼鐵產品首次展開反傾銷、反補貼的「雙反調查」,品項包括不銹鋼熱軋鋼品、特定碳鋼冷軋鋼品、特定鍍鋅及鋅合金扁軋鋼品、碳鋼鋼板、不銹鋼冷軋鋼品。
調查期間台方曾寄出平衡稅和雙重救濟問卷詢問涉案中國廠商,但並未獲得回應,調查時限也因此延長。
今年4月該小組初裁上述5項中國鋼品有傾銷或補貼事實,10月將公布最終結果,若確定對台灣產業和國家整體經濟利益造成損失,將對之課徵反傾銷稅及平衡稅。
切割或擁抱中國,誰才能提升MIT競爭力?
雙反調查的成效,以及向美「示好」是否真能讓台灣順利免除高關稅,進而提升台灣鋼品外銷成績和經濟效益,還有待觀察。
不過台灣鋼品確實有一定的競爭力。在川普開徵鋼鐵國安關稅後,美國企業也向政府申請鋼鐵進口關稅豁免,而去年10月的資料顯示,美企從台灣進口且取得豁免的鋼品量近20萬噸,僅次約50萬噸的日本及泰國,在美企全球豁免量中排名第3。
4月中旬國民黨黨團呼應韓國瑜,在立法院提出「自經區特別條例草案」,認為應該利用各縣市空港、海港條件,促進經貿自由交流,培養台灣加入其他國際貿易協定。
然而反對者憂心忡忡,指出自經區若開放中國產品大舉進入台灣,不僅有將「中國製造」漂白為「台灣製造」之虞,在美中貿易戰的敏感時刻,恐怕也會損及台灣產品外銷至美國的機會和優勢。
究竟「MIT」應該切割中國,還是擁抱中國?在這場煙硝四起,且一時還看不見尾聲的美中貿易戰中,大國經濟角力更凸顯了台灣一直以來面臨的兩難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