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家裡被倒會,阿嬤隔天竟然還問倒人家會的那個人『甲霸沒(吃飽沒?)』 老人家給我的那種親切感、待人處事的方式和愛,讓我真的很喜歡。」說出這番話的正是12年前籌辦「不老騎士」摩托車環台、當時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也是剛卸任台中市副市長的林依瑩。
不過她最新的身分是─和平區達觀部落的「長照居家看服員」。
大學就讀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的林依瑩,畢業後發現內心仍對老人服務有負擔,於是去唸了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之後進到老五老基金會工作,並在32歲時接任弘道老人基金會執行長、4年前擔任台中市副市長,卸任後到部落當長照居服員。
為什麼會對老人這麼有興趣?
鍾情老人!林佳龍「一句話」打動林依瑩接副市長
「我覺得是一種親切感,從小我們家三代同堂,爸媽工作比較忙,主要都是阿嬤帶大。其實阿嬤是童養媳,家裡重男輕女觀念很深,但阿嬤卻完全沒有重男輕女,對我非常疼愛。」林依瑩回憶,小時候環境不好,阿嬤一拿到蘋果還是馬上和鄰居分享,「那個年代大家窮卻不吝嗇,阿嬤雖然沒讀什麼書,但待人接物卻這麼有溫度,很喜歡長一輩的人待人處事的方式,也很喜歡和街坊鄰舍親切的感覺。我覺得這些小時候的經驗和記憶,讓我到現在還是用不完。」
林依瑩分享,有一次去國中演講問學生「覺得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什麼?」「他們說是人情味,我問:『那你在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上,哪個比較容易感受到人情味?』他們竟然也都說是老人。」
離開老五老基金會、花2年把博班的課修完,再到弘道老人基金會服務。那又是什麼樣的契機讓林依瑩願意接任台中市副市長,之後又到原住民部落擔任第一線照服員?
「我們在民間做過後發現,政策才是源頭,有好的政策民間才有辦法有好的發揮。」林依瑩描述,長照2.0一開始太混亂,當初台中市長林佳龍找她當副市長時其實她沒有考慮,「我說我還是想專心做長照,林市長問我:『那你最擔心什麼?』我說我最擔心政策設計不好,他說:『你知道我們直轄市每週都可以跟行政院溝通嗎?因為我們可以直接參加行政院院會,你可以直接跟院長講。』」
「這樣一講後我真的很心動,因為我覺得政策還是關鍵!」林佳龍一番話,讓林依瑩被打動,決定從民間基金會進入政界,想從政策面開始努力。
9年膿包照顧4個月結痂...「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
上任後,林依瑩發現每個縣市的長照業務都落在社會局、衛生局,但社會局有日照、衛生局也有日照,大家評鑑標準都不一樣,「後來我就跟市長說希望能整併在同一個局處,後來衛生局也願意全部接手。過程也是紛紛擾擾,但市長也很願意支持,所以半年內就全部整併好了。」
林依瑩形容,後來台中市的長照變得蓬勃發展、也讓其他縣市來取經,她認為正是因為行政流程變得很簡便,「居家服務從原本14家擴增到90多家,我們也真的讓照服員變照老闆,他們自己都可以創業。我昨天還找部落一個有護理背景的泰雅族女生,問她要不要成立居服公司,讓部落可以自主,她非常有興趣。」
2年多前,林依瑩來到達觀部落擔任照服員,從基層做起,希望協助解決原住民部落的長照及就業等問題。也因擔任副市長時負責全台第一所公辦公營原住民實驗學校─博屋瑪國小業務,受到校長用心辦學、部落純樸的文化感動,前年8月全家搬遷到達觀部落居住,3名兒女皆就讀博屋瑪國小及幼兒園,「全校有70多位小朋友,唯二的漢人就是我們家老大和老二。」
「不過說真的,之前當副市長時其實跟部落不是很熟,而且每天早出晚歸,剛進部落的時候很多人也不太知道我。會開始熟是做長照,因為挨家挨戶進去幫他們服務,像最近有一個出院的阿嬤,我就開車去載她洗腎,也有去幫忙洗澡、換傷口的,真的是一戶一戶去認識。」林依瑩說。
林依瑩還分享2個令她很有成就感的個案。
「有一名40多歲的男性,15年前車禍截肢,腳上長膿包9年,後來我天天去幫他傷口換藥,再交給照服員接手,4個月後去看他的傷口已經結痂了!」林依瑩描述,當時到這個個案家時發現很多跳蚤,就先幫忙清理居家環境,後來跳蚤沒了、傷口也逐漸癒合。還有一位8級失能的80多歲阿嬤,原本也是長期臥床、插尿管。「後來照顧短短幾個月尿管也可以拔掉,而且從在床上擦澡到可以去浴室洗澡,一段時間就看到效果。」
除了推動長照,林依瑩也與昔日弘道戰友合作,並引進串門子社會設計公司,到部落進行人才培育工作,打造「Plahan(伯拉罕)台中市原鄉長照服務網絡服務計畫」基地,也能培育在地照顧工作者。
現行「長照2.0」最需改進什麼?
問林依瑩從基金會、政府單位,到現在第一線長照居服員,覺得長照2.0現在最需要改進的是什麼?
「第一,長遠來看應該是要有長照保險,再來是現在長照2.0大架構其實是對的,但會被罵很大的原因我覺得是出在執行。」林依瑩表示,定位和發展一定要對,「長照2.0底下分衛生局照專,再來是A個管、B是居服日照單位、C據點,現在變成是照專很大,A個管怕照專、B單位怕A個管,某種程度我覺得它默默形成一個階級。」
林依瑩指出,這些角色和功能確實都要存在,但不需要分成4個人做,「像荷蘭的作法是評估者和照服員是同一人,因為常常B居服單位又比照專更了解第一線的狀況,但居服要做計畫修改若沒有經過照專的核定就不能做。其實應該支持第一線的觀察,大家是一個夥伴關係,但現在看到很多是不信任的狀態,我覺得個管跟居督應該整併成一個人可能是比較好的做法。」
林依瑩認為過去沒做第一線,不會了解長照服務流程要如何改善,「但因為自己有參與,比較能給建議。」她舉例,另一位長年臥床的阿嬤,有次居服員發現阿嬤有尿布疹,「我問她多久換一次尿布?她說來服務的時候換一次,我說這樣應該要變更計畫,後來就幫她改成一天換2次,才解決阿嬤尿布疹的問題。」
「台灣長照要走向優質化,我認為不要有這麼多人都是管理者,長照人才應該從照服員往上走,不是社工系畢業後出來就直接當居督。」林依瑩也提到,目前達觀部落有57個居服個案,有14%都有一天3次的服務,她笑說現在部落有聽到要請外勞的,都會卯起來幫他們配照顧服務,「我已經終結了好幾個外勞了,而且又專業又便宜,其實在資源匱乏的地方也能找出優質服務!」
至於年輕人才不願投入長照問題,林依瑩表示現在照服員薪水全職3、4萬不是問題,「還有跨專業的提升也是留住年輕人很重要的動力。」
問到工作繁忙,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林依瑩說,當初到部落某整程度也是為了兼顧家庭,「像我二兒子就跟我說:『媽你不當副市長很好耶,這樣都可以在家,也可以常看到妳。』因為常在部落走動就是我的工作呀!我也會煮早餐晚餐給孩子吃。他們現在跟同學介紹都說我媽媽是長照人員。」
當地耆老為林依瑩取泰雅名字Puyat,代表一個做人很好、很好命的人。而手邊正在推動的Plahan伯拉罕計畫,意思則是烤火,也代表互助、扶持、興旺的含意。
「要全心投入,才能看到改變。」看起來溫和謙遜、臉上帶有柔和之光的林依瑩,內心卻有一股堅毅和不放棄的決心,因為她知道,只有做對的事,才能為她一直所關愛的老人,帶來生命最後的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