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用在癌症病人身上是最恰當不過的。
有研究指出,50-75%的病患在檢查出癌症的同時,就已經有營養不良的狀況,營養不良不只會讓病人體力下滑、情緒低落,更可能會影響傷口癒合速度、影響免疫功能進而增加感染風險等等,嚴重時甚至會需要中斷治療療程。而在研究中更指出,有20-40%的癌症病人,最終是因為營養不良而過世,而非死於癌症本身。
判斷營養不良的標準有很多,其中最簡單的判別方式就是:體重,而影響體重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吃」。
癌症治療期間,因為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搶養分的能力比一般正常細胞更快、治療期間的不舒服會降低病人本身用餐的意願,加上若有黏膜受損也可能會影響營養吸收的速度等等,綜合以上原因,常常會讓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的體重下滑。因此在醫院的時候,常常會聽到醫生說「飯要多吃一點喔」、「多吃一點肉,特別是紅肉、牛肉。」等說法。
抗癌期間,營養要吃多少才足夠?
但到底要吃多少熱量、多少蛋白質才足夠呢?蛋白質跟肉之間怎麼代換呢?以熱量來說:
1.一般成年人的建議攝取量為體重(公斤)X30=一整天熱量(大卡)。
2.若是正在接受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的癌症病人,則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35大卡的熱量。
3.若是已經有消瘦、營養不良情形,可以補充到每公斤體重攝取40大卡。
4.而蛋白質的部分,一般成年人的建議攝取量為體重(公斤)X0.8~1=一整天蛋白質攝取量(公克)。
5.若是正在接受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的癌症病人,則需要補充到每公斤體重1.2~2公克的蛋白質,來幫助傷口癒合、血球增生、黏膜修復等等。
其中,護理師最常遇到的問題就是癌友們會疑惑,不知道自己每公斤體重到底該吃多少熱量呢?以及蛋白質每公斤體重應該攝取1.2公克、還是1.5公克,甚至2公克?
因為這部分還是需要綜合考量用藥、活動量跟藥物對身體的傷害等等,因此護理師通常會建議癌症病患剛開始熱量以35大卡/公斤;蛋白質以1.5公克/公斤為基準,若是在這樣的營養攝取量下,還是出現體重下滑,或者抽血指數中血球數不足,就要考慮再額外增加熱量以及蛋白質的補充。
1公克蛋白質等於1公克的肉嗎?
了解蛋白質的攝取量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護理師,我要吃70公克的蛋白質,換算下來等於多少的肉呀?」
其實,蛋白質不只存在於豆魚肉蛋類的食物裡面,全榖根莖類、奶類、蔬菜類裡面也含有少量的蛋白質成分。但若是居家要計算到非常詳盡,不只不容易達成,同時治療期間因為胃口、喜好都會改變,因此護理師還是先以單純豆魚肉蛋類來說明蛋白質跟肉類的替換。
基本上每7公克的蛋白質約等於35公克的肉類、魚類、海鮮的生食重量,這也是營養師常說的「一份」的蛋白質量。換算來說,70公克的蛋白質,約等於10份,等於350公克左右的肉類。而黃豆類的食物,則會因為品項的不同,含有不同比例的蛋白質量。以一份(7公克)的蛋白質來說,約等於20公克黃豆、50公克毛豆、30公克濕豆皮、35公克五香豆干、140公克嫩豆腐(約半盒)或是80公克傳統板豆腐(約2塊)。黃豆類的製品相較肉類來說會需要攝取較多的份量,因此素食患者在治療期間,更要特別注意用餐的份量!
以上簡單的營養估算及建議大家都學會了嗎?
吃是每一天最重要的小事,雖然感覺少吃一點好像沒什麼、我每天都有吃飯啊,但一天天累積下來,等到體重下滑、營養不良甚至產生惡病質的時候往往就難以挽回了。因此建議每一位癌症病患從治療前就開始鞏固營養,學習正確的營養知識,不只蒐集網路上的資訊,更建議更進一步自費醫院的營養門診,或找尋值得信賴、專業的營養團隊來更仔細的評估自己的營養狀態及獲得完整的營養規劃喔!
7/13癌友飲食料理課:https://lihi.one/uzRK6;更多關於照料理:https://lihi.one/BUAtY;臉書粉絲專頁:https://lihi.one/jUtH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