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衛福部又將重啟核災食品公聽會,經過上次預備會議的討論,將公聽會訂名為「日本核災後食品風險危害評估及管理及茨城、櫪木、千葉、群馬食品開放與否公聽會」。公聽會召開之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與主婦聯盟先派員前往日本,訪問日本民眾對政府輻射安全管理的質疑,以及如何回應。
福島農民也不認同100貝克的標準
衛福部指出,目前我國對日本進口食品的輻射標準和別的國家一樣嚴格,是把銫134和銫137加總,飲用水與茶飲料每公斤不能超過10貝克,奶及乳製品不能超過50貝克,其他食品不能超過100貝克。但綠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訪談過程中福島農民菅野正壽也認為100貝克的標準太高了,香菇和稻米都是100貝克,香菇是季節性產品,訂定100貝克的標準還好;但是稻米是每天都要吃的,應該要有更嚴謹的標準。
「我們的訪調結果發現日本關心食安的民眾也不認同100貝克的標準,這和台灣和日本政府所宣稱日本人都可以接受,是不一樣的。」綠盟認為,台日情境並不相同,並不一定要適用一樣的標準。在這次的訪調過程中雖然福島與鄰近縣市的檢查都沒有超過危險值,但日本仍有許多民間團體自發性的進行長時間的監測,便建議台灣可以像韓國一樣主動搜集數據與提出自己調查的高風險品項。
日人支持台灣消費者有選擇的自由
農民有耕作的權利,但要強調消費者也有不吃的權利;福島的市民組織認為,應該在確保耕作權與消費者不吃的權利下,再來談食物要不要輸出的事情。一位福島縣的媽媽野口時子表示,身處福島已經是承受輻射較多的地區,雖然對農家的努力很認同,市面上的食物檢測也合格,但是認為消費者應該有選擇自由,不想吃可能有輻射的食物,再增加任何風險。
兩個團體在訪調過程也發現,日本核災區的居民多半認為,日本是因為核災事故發生在自己的國土上,才不得不與輻射共存,而台灣則該擁有選擇的權利,依照自己的條件,以保護自己國民為優先。
日本民間以自主檢測來自保
福島中部郡山市的女性和媽媽組成民間團體「3a!郡山」,名稱來自於日語安全(anzen)、安心(ansin)與行動(action)的簡稱,除了檢測食品之外,也合作監測孩童上下學路途的輻射值。注重食安的日本消費者對日本官方檢測的數字同樣存在不信任,主婦聯盟董事長賴曉芬轉達3a發起人野口時子的想法,「安心無法透過檢測來完全達成,不管誰跟我們說福島的東西已經是安全的,我們還是會感到不安。」
崔愫欣也表示,福島核災之後,日本官方投入許多檢測資源到福島本地,反而周邊縣市的檢查並沒有那麼嚴謹。福島及周邊縣市,甚至是東京都有市民組織或消費合作社對食品做自主檢測,兩團體認為,「台灣的官方與民間應加強輻射監測的設備與能力,科學上宣稱『安全』並無法讓民眾真正的『安心』,而讓民眾能夠『看得到』檢驗的過程,才是『安心』的關鍵。」
正因為輻射看不見也聞不到,才會造成民眾的恐慌。賴曉芬表示,主婦聯盟曾經想要自行添購檢測儀器,但一台要200多萬,所以建議還是要有政府資源投入,應增加邊境快篩人力及資源,與增加國內相關檢測的實驗室,同時衛福部也該協助地方政府與民間建構檢測資源。兩團體認為,比起日本,台灣尚未建立可讓民眾信服的檢驗資源,在此之前,反對台灣以現行條件草率開放日本福島周遭四縣食品,甚至必須訂定比現在更嚴格的檢查標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