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看國際政治:十個你不能忽視的重要事件

專題報導

揮別變化莫測的2016年,國際政壇在新的一年恐怕仍舊難以恢復平靜,經歷英國脫歐、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其他大大小小選舉的洗禮後,這一股民粹主義的旋風預料將在2017年繼續於世界各地興風作浪,接下來就讓《信傳媒》為大家整理出國際政壇在2017年當中最值得關注的十件大事。

一、川普就任美國總統

時間:1月20日

川普未上任就已是媒體關注焦點,想必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後的一舉一動都將被放大檢視。(圖片合成/周筠)

川普運用民粹式的選舉語言贏得美國總統大選,其選後的各種言行也一再推翻了傳統華府政治圈的遊戲規則,然而在他尚未正式就職以前,外界對他普遍還是抱著「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因此在川普正式宣誓入主白宮之後,他是否會真的帶領美國偏離一中原則,或著挑戰更多美國長久以來信守與堅持的一些政策,無疑便是接下來必須關注的重點。

此外,由於截至目前在川普提名的內閣人選當中,有許多都具有像是專業性不足,或是過去的言行引人爭議等問題,未來這些人選在川普就職後也將陸續開始接受國會的審查,此項審查過程的順利與否,也將考驗著新政府與國會之間的關係。

二、荷蘭國會大選

時間:3月15日

Geert Wilders帶領的自由黨,似乎有望在這次選舉中成為荷蘭國會中第一大黨。(圖片合成/周筠)

自從英國脫歐公投為民粹主義開啟了席捲全球的柵欄之後,作為歐洲地區在2017年舉行的第一個全國性大選,荷蘭的國會選舉結果勢必將成為右翼保守份子能否在歐洲進一步攻城掠地的重要指標。

就目前的民調預測來看,隸屬極右派的自由黨(Party for Freedom)在黨魁Geert Wilders的帶領下,似乎十分有希望在此次選舉結束後一舉成為國會中的第一大黨,不過由於各個政黨之間的席次並不會相差太多,自由黨想要執政仍然需要拉攏其他黨派來組成聯合政府,而在現有的國會結構下這顯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無論自由黨能否執政,未來一段時間荷蘭仍將會是歐盟當中的一個不穩定因子。

三、香港特首選舉

時間:3月26日

前財政司長曾俊華(中)、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右)、新民黨葉劉淑儀(左),可能參選香港特首選舉。(圖片合成/周筠)

近年來北京政府對香港的控制力道不斷加大,但也引來香港社會民意的持續反彈,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讓本土民運人士再有斬獲,卻因為北京政治力的介入而讓兩名香港青年新政的新科議員失去當選資格,在此種中港兩地日益欠缺互信的環境下,即將到來的香港特首選舉將是觀察北京能否藉由新的人選來改善中港關係的一個轉捩點。

在目前檯面上已經表態要爭取此項職務,或未來有可能宣布參選的幾位人士當中,以稍早前宣布辭去財政司司長職位的曾俊華居於明顯領先地位,他不但在民調當中擁有接近三成的支持率,據傳也曾經獲得來自北京方面的支持,另外緊跟其後的還包括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以及已經宣布要參選的新民黨議員葉劉淑儀,其中又以葉劉淑儀在政治立場上最為親近北京政府,但她的民調支持度卻也只有落在一成左右,若最終由她出線恐怕只會讓香港的民意距離北京更加疏遠。

四、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選舉

時間:5月

衣索比亞外交部長Tedros Adhanom(左)、法國衛生部長Philippe Douste-Blazy(右),將爭取WHO秘書長職位。(圖片合成/周筠)

由於現任WHO秘書長陳馮富珍在任內的領導風格頗受外界批評,加上先前WHO在處理伊波拉疫情時採取的措施也被視為缺乏效率,因此在陳馮富珍的任期即將結束之際,WHO決定在秘書長的遴選工作上進行重大變革,也就是開放由各會員國推舉代表進行公開競選。

在目前已經表態的國家當中,衣索比亞推舉該國的外交部長Tedros Adhanom爭取此項職位,並且獲得大部分非洲會員國的支持,而法國則是由衛生部長Philippe Douste-Blazy代表參與競選,另外對此有興趣的國家還包括了英國、義大利、匈牙利與巴基斯坦,由於此項選舉是由超過190個會員國代表一人一票選出,因此獲得非洲國家共同支持的衣索比亞代表顯然佔據了先天上的優勢。

五、法國總統大選

時間:4月至5月間

共和黨François Fillon(左)、民族陣線Marine Le Pen(右),確認參選今年法國總統大選。(圖片合成/周筠)

隨著現任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因為民調支持度過低而放棄競選連任,政治光譜偏左的社會黨直到目前還未找到有力的提名人選,使得檯面上暫時仍然只有前任總理François Fillon代表右派的共和黨,以及Marine Le Pen代表極右派的民族陣線(Nationalist Front)是目前已經確定的參選者。

就外界的分析來看,高舉民粹主義大旗的Le Pen贏得總統大位的可能性其實並不是很高,但她的確有機會進入最後一輪的決選,到時候情況就會變得很難預測,一旦Le Pen成為法國總統,無疑代表歐盟將會失去法國這個重要的核心支柱,歐盟的未來也將更加岌岌可危。

六、伊朗總統大選

時間:5月19日

伊朗現任總統Hassan Rouhani。(圖片合成/周筠)

現任總統Hassan Rouhani自從在2013年意外贏得大選並接任總統職位之後,由於他採取了親西方的外交政策,並對外承諾伊朗不會發展核武,因此換取了西方國家結束長期以來對伊朗實施的經濟制裁;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這幾年伊朗的經濟仍然持續陷落在谷底沒有明顯起色,這也給了其他強硬派系一個挑戰他的機會,只是直到目前為止在野勢力似乎仍然未能整合力量,因此包括Rouhani自己,以及不希望看到保守勢力在伊朗重新掌權的西方國家,或許暫時還不需要太過憂心。

七、新加坡總統選舉

時間:8月

新加坡執政黨推修法,將可能將使陳清木(左)在此次大選中未選先敗。(圖片合成/周筠)

新加坡總統雖是虛位元首設計,在政治上並沒有多少實質的影響力,但由於是透過人民一人一票的方式選出,因此選舉結果仍然多少可以看出民心的向背。在前一次於2011年舉行的選舉當中,與長期執政的人民行動黨關係密切的陳慶炎僅僅以些微差距擊敗代表非政府勢力的陳清木,當時便讓人民行動黨產生很大的警惕。

面對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陳清木已經表明有意再度爭取此項職位,而外界也看好他勝選的機率應該不低,一旦成真恐怕將為人民行動黨帶來新的危機;然而目前人民行動黨卻正在推動一項憲法修正案,在此項新制下,下一任總統職位將會優先保留給馬來人擔任,而這也代表陳清木將會未選先敗,因此也被外界批評是極具針對性的一項修法。

八、中共第十九次全國黨代表大會

時間:10月~11月

王岐山(右)是否能破例留任,將成為習近平繼續第三任的重要指標。(圖片合成/周筠)

中共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全代會一向是各方勢力爭取政治地位與版圖的重要場合,但在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強人領導下,第十九次全代會將成為習近平能否徹底排除非我勢力,並回歸中央極權體制的最後一哩路;據稱習近平屆時將會一改前例,阻擋具有接班能力的政治新星進入政治局常委會,或甚至不排除會縮減常委的名額,其目的就是要將大權集中在自己與身邊極少數人的身上。

另外在外傳習近平可能想要為自己將來繼續擔任第三任任期預先鋪路的情況下,首先他必須要破除自鄧小平時代開始建立,所有官員超過68歲就得要強迫退休的潛規則,而指標人物就是他的長期政治盟友,原本該在2017年退休的政治局常委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王岐山,若屆時王岐山獲得留任,也等於是為習近平自己在五年之後不用再受到退休年齡限制開了先例。

九、德國聯邦大選

時間:10月22日

梅克爾(中)尋求第四次連任的路上,將遭遇基督民主黨Sigmar Gabriel(右)、及德國新出路Frauke Petry(左)兩位強勁對手。(圖片合成/周筠)

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已經宣佈將會爭取第四次的連任,以她目前在民調當中仍舊擁有超過一半的認同度來看,她應該還是有很高的機率可以繼續領導德國與歐盟面對接下來的各種挑戰,只不過由於她開放收容大量難民進入德國的政策一直飽受批評,再加上稍早前在柏林市中心發生大貨車衝撞人群的恐怖攻擊事件,預料都將讓她的連任之路可能沒有辦法走得太過輕鬆。

雖然在民調當中,緊跟在梅克爾所屬的基督民主黨之後的乃是由Sigmar Gabriel所領導的社會民主黨,但極右派的德國新出路(AfD)攀上了社會民意對難民政策不滿的聲浪,近年來在各項地方選舉反而頻頻大有斬獲,因此代表這一股民粹勢力的AfD,屆時在全國性大選的得票率與掌握的議會席次,預料也將是外界關注的另一項焦點。

十、南韓總統大選

時間:未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左)、民主黨前任黨魁文在寅(左二)、城南市市長李在明(右),是目前南韓總統大選最有潛力的候選人。(圖片合成/周筠)

在現任總統朴槿惠因為閨蜜門事件遭到國會彈劾之後,目前南韓憲法法庭正在對此案進行審理,雖然按規定審理時間最長可以達到半年之久,但一般預料憲法法庭應會盡快加速完成,有一說是最快有可能在兩個月內審查終結並進行宣判;一旦此案獲得憲法法庭通過,朴槿惠便正式被撤去總統身分,而政府也必須在60天之內舉行總統大選。

不論選舉會在何時舉行,就目前的形勢來看,最有實力的潛在候選人大概不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共同民主黨前任黨魁文在寅,以及城南市市長李在明這三個人。其中潘基文雖然暫時在民調中居於領先,但由於新世界黨當中對朴槿惠不滿的多名議員已經正式出走另組新黨,潘基文能否整合分裂的保守派勢力勢必成為他的一大挑戰;至於文在寅與李在明兩人則必須先在共同民主黨內部爭取提名資格,現階段仍以文在寅脫穎而出的機率相對較大。

­ ­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