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無家者」辦尾牙 台北不再冷清清

無家者

­「台北今夜冷清清~有情的人人賞夜景~孤單的人徘徊在路邊~不知要對叨位去~」洪榮宏所演唱的〈台北今夜冷清清〉是冷氣團來襲時台北的最佳寫照。今年因為有芒草心協會、人生百味、夢想城鄉營造協會與我愛你學田市集,共同籌備「無家者人權尾牙」。年前,台北車站前的「無家者」幸得一個飽食暖衣的夜晚。

「無家者」是誰?在很多人眼裡,他們都被當成是「街友」,甚至大部分人更常用「遊民」、「流浪漢」來指涉這些無家可歸、在街上閒晃的人。對應到英文「the homeless」,芒草心協會提出「無家者」的概念,來稱呼這些居住狀況不穩定的人,不只是露宿街頭,更包含夜宿在營業場所、庇護中心或是惡劣的租屋環境,因為一個不小心,他們很可能就得夜棲在公園座椅或火車站前,遭行人嫌棄。

三個團體搭建助人大平台

「我叫朱剛勇,就是『剛』好很『勇』。」「人生百味」成員朱剛勇在尾牙這樣介紹自己。台北車站外的街友對朱剛勇並不陌生,人生百味在2014年就發起「石頭湯計畫」,經常募集市場、餐廳沒有賣完或即將過期的食材,集結志工烹煮成熱食,發送給台北車站、艋舺公園前的街友。

三一八運動期間,朱剛勇看見每天在立院外靜坐現場都有發不完的食物,當一位街友想要領取時,卻被阻止,她和朋友開始思考如何幫助街頭上的弱勢者,於是在2014年成立人生百味。

同年成立的還有目前駐點在萬華剝皮寮的「夢想城鄉營造協會」,由師大社教系教授徐敏雄發起,透過繪畫、戲劇、木工、導覽等方式,培力經濟弱勢者,包括單親婦女、老人、街友等,協助他們找到重新站起來的能力。

「芒草心協會」於2011年成立,是由公私部門的第一線服務無家者的社工組成,一開始先是成立無家者自立支援中心,而後有了街遊導覽、起家工作室等專案。

因為具有專業的社福背景,芒草心協會主要在前端協助居住、求職、法律諮詢等工作,尋找資源協助無家者自立更生。夢想城鄉協會則常與社福機構合作,在無家者重拾經濟能力之後,再幫助他們找回與人群、社會的連結。人生百味善於宣傳,希望做為「無家者」議題的引路人,打開與大眾對話的空間。三個團體雖都致力於無家者工作,但因為不同的專業背景,而形成各自的組織定位;聊天、吃熱炒之餘也相互切磋,找到合作的機會。

看得見與看不見的無家者

「我們都是路人。」朱剛勇說,「走在路上,睡在路邊的人其實顯而易見,大家並不冷血,一定多多少少有一些難過的感覺,只是礙於現實,也沒有能力去解決,所以就選擇裝作看不見,久而久之就冷漠了。」看得見的是無家者睡倒在騎樓,看不見的卻是每一個無家者背後的故事,為了消解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創造更友善的環境,人生百味將無家者視為重要的關懷對象。

夢想城鄉協會成員郁慧琳說,「我大學的時候對街友的印象也是好吃懶做、遊手好閒,真的開始去讀研究報告,發現街友或是所謂的無家者,跟我其實沒什麼不一樣,我們都曾經歷過求職的挫折、感情的波盪,只是我們沒有去街頭上流浪。」「為什麼我們要排斥去和這些人相處?」郁慧琳因此投入協會的工作。

投身無家者的倡議與陪伴工作,是因為終於打破既有的刻板印象、是為了找回人情,芒草心協會的成員巫馥彤則是為了解答長久以來的困惑。「國中的時候,我常常在我家附近的公園看到一個街友每天都穿著同一件衣服,有一天我買了一個關東煮給他,他竟然說『我不用』,我很困惑為什麼被拒絕,但我沒有問他。」來到芒草心協會之後,巫馥彤才覺得自己找到一個機會,去認識每一個不同的人,不再是什麼都不敢問。

正視無家者的困境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6上半年全台列案處理的「遊民」人數(此乃衛福部用詞)超過17萬人,台北市就占了10萬,超過一半。調查指出,無家者多半因中高齡失業、身心障礙或疾病等因素,難以取得穩定職業與住屋,不得已才無家可歸。即便能找到工作,也多半是舉牌、出陣頭、粗工或清潔工等3D工作:骯髒(Dirty)、累人(Difficult)又危險(Dangerous),往往沒有固定的勞健保,一不小心失業,又落入貧病交迫的窘境。

每年10月10日是國際街友日,芒草心協會、人生百味、夢想城鄉營造協會持續透過各個組織常態的行動,例如街友導覽、石頭湯計畫、繪畫或木工班等來與大眾對話,消除既定的刻板印象。剛結束的國際人權公約審查中,審查專家也呼籲政府應該分配資源保障無家者的權利;三個團體也希望內政部與勞動部必須正視無家者所面臨的租屋與求職歧視,衛福部應檢討各地庇護設施,補足硬體設施建置與維護、社福與就業輔導等人力之需求。尾牙之後,民間與政府得雙管齊下,一夜的溫暖才得以長存。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