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於日前公布民國108年度國人十大死因,108年死亡人數計17萬5,424人,較去年增加2,565人。癌症已38年連續居於人十大死因之首,且每10分27秒就有一人因癌症死亡。
根據衛福部指出,依死亡率排序,108年十大死因依序為惡性腫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性肝病及肝硬化,排名順位與107年相同。
十大癌症死亡率依序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肝和肝內膽管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前列腺(攝護腺)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前六大主要癌症之順位與107年相同。
十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3萬5,933人,占總死亡人數77.5%,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相較,108年死亡人數以肺炎、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分別上升6.9%、4.9%、3.1%較為明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則分別下降6.2%、5.6%較為顯著。
令人好奇的是,隨著國人吸菸人口降低,為何肺癌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
肺炎、肺癌,怎麼區分?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不抽菸卻得肺癌的情況常見於亞洲女性,「肺癌發生率在台灣男女性皆位居前三名,更是癌症死因之首,肺癌罹患者近7成為肺腺癌,並多為非吸菸者。」
那麼肺炎、肺癌,要怎麼區分?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內科部主任、前台北榮總胸腔部特約主治醫師蔡聰聰解釋,肺炎的成因依照致病源可分為病毒性、細菌性、真菌性,可經由帶菌者的飛沫傳染,也可能由口咽侵入使肺部感染。
「在氣溫偏低的季節是流感病毒活躍的時期,像是台灣常見的A型流感及近期蔓延全球的COVID-19(武漢肺炎)都是屬於病毒性肺炎。典型肺炎的症狀有發燒、發冷、咳嗽、痰液,痰液可能帶有血絲、胸痛、呼吸困難。」蔡聰聰指出。
蔡聰聰進一步表示,要特別注意的是,「肺癌在台灣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症狀常常與大部分肺部疾病相似,因此常常容易被忽略或被誤認為是肺炎,部分患者甚至沒有明顯症狀。」肺炎、肺癌出現症狀十分類似,例如:咳嗽、胸腔疼痛、呼吸或吞嚥困難、食慾不振、發燒等症狀,部分肺癌患者會併發肺炎,也使得在尋求治療上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上述種種因素都可能會造成診斷時已是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期。
蔡聰聰提醒一個重要關鍵,「若咳嗽時間超過2週未痊癒者,就該提高警覺!雖然咳嗽不是罹患肺癌的明顯症狀,但若久咳不癒就應自主做進一步的檢查,甚至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檢查,幫助發現細微病灶,找出可能的真正病因。」
國人吸菸人口降低,為何肺癌死亡仍居高不下?
雖然台灣吸菸人口近年來已明顯減少,但肺癌新病人及死亡人數並未因此趨緩,為何死亡人數仍居高不下?
賴基銘表示,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可能是氣體、固體或液體懸浮物等,PM2.5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人體傷害源。「PM2.5是一種非常細小的懸浮微粒,是頭髮直徑的28分之1,可以輕易經肺泡組織穿入微血管而進入人體。」
且除了PM2.5,空氣污染物種類繁多,除了常聽到的PM2.5、PM10外,汽機車所排放的二氧化氮(NO2)、臭氧(O3),工廠燃煤、天然氣所釋放出的一氧化碳(CO)、硫氧化物(SO2)等,都對於肺部和呼吸道有不同程度的破壞且有致癌的可能。賴基銘也強調,這些汙染物質不只散佈在室外,室內的廚房油煙、懸浮微粒等,都要格外小心。
蔡聰聰也表示,肺癌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雖近年也發生不少非抽菸族卻罹患肺癌的案例,但「抽菸」仍是一個確定的致癌因素,「菸草中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及化合物,其中至少有93種已確認為致癌物質。 」
美國有研究發現,有抽菸習慣的男性罹患肺癌的機率比非吸菸者高出23倍,女性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與非吸菸者相比則高出13倍。世界衛生組織曾(WHO)曾指出,若家中有人有抽菸習慣,非抽菸者罹患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30%。
醫:40歲以上必做「這件事」及早發現肺癌
而為何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統計排名上為何會有落差?
蔡聰聰解釋,主要原因在於肺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及特異性。「肺癌症狀可能會有慢性咳嗽、胸悶、胸痛等與常見肺部疾病相似,以致容易被忽略。部分肺癌患者在早期甚至完全沒有任何不適感,等到已出現明顯症狀,如咳血或是咳痰帶血,這時候肺癌可能已發展至晚期,錯失早期黃金治療時間。」
以國人最常見罹患肺癌的種類「肺腺癌」為例,蔡聰聰表示,從肺癌發展期別預估5年存活率就可看出「及早發現肺癌是存活的重要關鍵」,「肺腺癌第1期的5年存活率約60-80%、第2期的5年存活率約30-50%、第3期的存活率已不到一半約20-30%、到了第4期的5年存活率僅餘5-10%。」在台灣有70-80%肺癌患者在發現罹患肺癌時已發展成第3期或第4期,蔡聰聰表示,這也是為何肺癌在癌症死亡排行如此之高的原因。
根據過往統計肺腺癌患者的女性約有9成都無吸菸習慣,男性患者約3-4成也無抽菸史。「有家族史、抽菸習慣、常處二手菸、工業化學環境、環境空污或家庭煮婦長期處於油煙排放不佳的烹飪環境都是誘發肺腺癌的危險因素。」蔡聰聰提醒,肺腺癌好發於40歲以上且女性較多,建議民眾在40歲開始除了每2-3年安排全身健康檢查,也別忘安排肺部檢查。
賴基銘呼籲,預防肺癌除不吸菸外,也應關注日常環境中的潛藏致癌傷害,例如空污、交通廢氣、廚房油煙、二手菸及廟宇或家裡的焚香。
蔡聰聰再次強調,肺癌好發於40-75歲年齡族群,並提醒民眾若有肺癌家族病史,一定要提高警覺並自主安排肺部檢查,可進一步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幫助找到小於1公分的肺癌病灶,對後續治療也能較精準掌握疾病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