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宣爭議》從國際影音頻道前導計畫看公視的獨立爭戰與發展困境

公共電視

(讀者投書-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作者為公視董事徐瑞希。)

文化部委辦公視「109國際數位傳播計畫」、4500萬元建置國際影音平台前導計畫,衍生公視被文化部交辦搞大外宣的疑慮,自7月16日董事會上引發爭議而後以7月27日加開董事會的方式,釐清相關疑義並通過前導計畫。但此一過程中也看到公視獨立性爭戰及組織發展的困境。

公視7月16日召開可能是第6屆董事會最後一次會議上,曹文傑總經理首次報告文化部委辦公視的「109國際數位傳播計畫」,由於寥寥數語、語焉不詳,再加上馮小非董事一連串的質問,總經理管理團隊無法提出具體說明化解公視被文化部交辦製播國際頻道疑慮,我主動附議馮小非董事加開臨時董事會處理後續。

自清門風,有話明說

很快的,公視有話好說節目主動邀請馮小非董事及媒改社羅世宏教授討論董事會所發生的爭議,自清門風的勇氣及作法極其難得。爾後又有新聞部蘇啟禎經理發表公開信,表達新聞部追求專業獨立的堅守。經歷多少政治風雨干擾不斷的公視鍛鍊出來免於政治干預的內在組織文化及專業勇氣,由此可見。

7月27日臨時董事會召開,董事事前收到開會的資料關於「109國際數位傳播計畫」相關說明只有簡單8頁,從背景說明到部份規劃的內容粗略,產生「這不是大外宣、什麼才是大外宣」的疑問。其間,馮小非董事在董事會群組對於總經理團隊提出計畫時序的諸多質疑,仔細比對新聞部經理的公開信內容所提就會發現,總經理團隊提出計畫來往內容的時序,確有兜不攏的情形。

直等到臨董會上,讀到被列為機密文件的「109國際數位傳播計畫」的專案計畫詳細版本,我才稍稍改變想法,肯定公視團隊有用心為一個談了好久、老早該做的國際頻道,同時也預計為此頻道訂下一個公共媒體格局的國際平台。再考量公視內部長期建構的獨立性格組織文化,開始認為公視可以做出反映台灣社會多樣性、傳遞文化價值及向國際發聲的國際頻道,而非外界所疑慮的大外宣。 

蕭規曹隨,程序不妥

只是整本計畫順下來,還是可見到規劃團隊對獨立於政治干預、政府宣傳機器的政治語彙未能清楚掌握的窘境,以致於在某些背景說明、內容規劃上八股顯俗。至此,我轉而贊同此一前導計畫的規劃,先依政府預算編列流程的規定通過計畫,相關問題再留待未來新董事會與新團隊接手簽約後,予以調整改善。

至於總經理團隊沒有在計畫啟動討論時提出報告,致外界質疑是否繞過董事會、為政府代操大外宣?原來公視多年來因為法定9億預算上限導致的經費不足,向來慣以不同名目的計畫補助方式向政府申請。

由於這些計畫不能確保多少經費,所以公視必須每年配合政府預算時程提出計畫,與文化來回討論修訂計畫及經費,等文化部專案、前瞻計畫及社發基金匡好預算,公視相應修改計畫,要簽約了再向董事會提出報告,並沒有在計畫一啟動討論就向董事會報告的安排。

因為每個計畫補助如此,對第一次要提案的國際頻道前導計畫,總經理團隊也蕭規曹隨的照例處理,要等到文化部確認經費、即將簽約才提董事會報告。

面對一個新的大型計畫,總經理團隊沿用其它行之有年計畫案的處理流程,不但輕忽一個全新計畫的啟動應該提前提出說明或討論,甚至也因未掌握好公共媒體與政治一臂之遙的政治語彙論述,深陷外界對於國際頻道可能涉及大外宣的疑慮而難察覺。

公視並非主動提案,是被文化部「交辦」

我個人多年來倡議公視應積極建置國際影音平台。至於文化部的國際頻道前導計畫,我始終強調公視必須在主動性、主體性及主導性的基礎來做。也就是公視是主動提案、而非被動地被文化部交辦;平台應以展現台灣社會多樣性、傳播文化價值、以公民參與為主體出發,絕非為政治服務及國家機器喉舌的宣傳工具,同時,公視對國際影音平台也有完整的主導性。

事實上,公視的使命之一是拓展國際文化交流。第6屆董事上任於2017年公視基金會董監事暨主管策略會議,明訂公廣的使命之一是「豐富多元文化、形塑品牌台灣,向國際發聲」。隨後,我也在董事會提案請營運團隊依策略會議共識盡速提出行動方案。

2018年公視對文化部關於公共媒體法所提的建議案也有設置國際頻道的規劃。儘管如此,公視3年多來仍未及時展開國際頻道的規劃,理由是沒有經費,要等政府有給經費才能做,也是等到文化部數月前告知有經費才匆匆提案。面對董事會的提案尚且如此,公視管理部門對民間的期待又要如何回應呢?

經費不足,公視被迫參加政府標案

臨時董事會上我們聽到另一個驚訝的資訊,原來如今備受各界好評的台語台,最初也不是公視主動提案,而是文化部鑑於國家語言發展法已通過、再加上民間的積極倡議,所以部長提醒公視趕快提規劃案。原來政府給錢才能做事!豈止是國際頻道被文化部「交辦」呢!?

從回應民間呼聲或董事會的決定來看,公視提案的主動性不堪深究。多少年不改的公視法上限經費9億無法與時俱進,限縮了公視發展的空間,必須以各種不同名目的計畫補助,甚至賣公視「優質」招牌去參加政府競標,才能彌補不足的財源。長年被政府補助圈養的結果,連帶影響公視組織回應民間需求的主動性低落。

公視前導打造國際頻道獨立格局

臨董會上,針對管理團隊處理流程的爭議,以總經理、副總經理自動請辭收場,所通過的前導計畫,也留待接下來新的董事會及管理團隊來改善及執行,但就此告一段落了嗎?

平心而論,絕大部分的公視董事都同意公視建構國際頻道,對我而言更是如此。從2016年我擔任董事至今,每一年我都撰文倡議公廣必須盡速成立國際影音平台,也曾在董事會上正式提案,甚至積極參與促成東南亞語新聞的播出。

暫不論後續每年是否有10億預算,也是否由公視執行,但在前導計畫中,相信公視將以堅持獨立的公媒組織文化,為台灣的國際影音平台打下一個像BBC、NHK公共媒體的國際格局,好讓台灣的國際傳播不致淪為政治大外宣,玷污台灣人民努力奉行的民主價值。

至於公視長年以來因為經費不足所衍生出畸形的被圈養困境及組織鈍化沈屙,則有待修法解套及公視自身的組織改造。

(編按 : 文化部於7月29日發布新聞稿終止「國際影音平台」委託案 ; 徐瑞希也即刻宣布辭去公視第6屆董事抗議文化部。)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