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今(17日)搭乘專機抵達台灣,外傳原先由克拉奇主持台美經濟與商業對話恐不舉行,外交部長吳釗燮強調,因對話涉及層面廣泛,台美雙方仍在討論中,以做好所有必要準備。
龔明鑫:蔡英文上任後,台美關係有結構性改變
不管克拉奇訪台行程是否包含商業對話,都掀起台美經貿關係的討論,尤其在總統蔡英文宣布擴大開放美豬、美牛進口後,外界相當關注台美關係如何進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在台灣金融研訓院與台灣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辦的研討會上表示,現在正是台美關係強化的好時機。
龔明鑫強調,蔡英文上任後,推動一系列政策增進台美關係,因此兩國的交流有結構性改變;不單純是經貿上的發展,還有技術上、未來共同性的深化;尤其美中貿易戰開打後,更是如此。
在供應鏈重組的過程,龔明鑫認為,供應面不用拉這麼長,可以著重短面的發展;由於武漢肺炎影響過去尋找供應鏈的條件,除了考量哪裡成本最低,還要評估風險,思考哪裡生產比較安全、穩定,因此龔明鑫強調,台灣絕對可以發展成供應關鍵的角色。
FTA是美國外交手段,羅致政呼籲加強政治論述
針對FTA(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立委羅致政認為,FTA很多是政治問題,而非單純的經貿問題。他指出,美國10大貿易夥伴中,只有墨西哥、加拿大和韓國有談成FTA,顯然FTA並非重要經貿夥伴的必備條件;羅致政說,簽訂FTA不能忽略的就是政治因素,不只是一個貿易政策,更是外交工具。
羅致政表示,美國第一個簽訂FTA的夥伴是以色列,且簽訂時以色列根本不是美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可見其中有政治、戰略和安全方面的考量。他強調,既然FTA牽涉美方外交政策,那麼美國不會單純因為美豬、美牛的開放來提出經貿談判,一定有政治考量,包括美中貿易戰、印太戰略等。
羅致政說,台灣應加強政治方面的論述,而不是單純強調台灣是美方的重要貿易夥伴,「政治、戰略方面談得還不夠」,國務院是談政治為主,這次派出次卿來台,是一個重新思考台美經貿談判的觀點。不管是簽訂FTA或BTA(雙邊貿易協定),羅致政強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定有所衝擊,所以未來政府如何跟民眾、業者溝通相當重要。
美豬、美牛不是食安、產業問題,是政治問題
以這次美牛、美豬擴大開放進口為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直呼,美牛、美豬不是產業問題,也不是食安問題,而是政治問題。他強調很多人以「開放毒豬」來形容此政策,顯然是接收到錯誤的訊息,因為政府不只根據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標準,也評估台灣民眾的飲食習慣;加上蔡政府從2016年就開始準備明確標示的相關配套措施,並沒有食安問題。
至於美豬進口恐導致的產業衝擊,陳吉仲直呼,他擔心的其實不是貿易自由化,而是飲食習慣的改變。陳吉仲表示,說到產業衝擊,他其實更擔心白肉雞的替代效應,因為數據顯示,白肉雞的需求不斷增加,這才是影響豬肉價格的實際問題。
透過美豬、美牛議題,陳吉仲建議設置攸關食安風險管理的單一標準,讓未來攸關食安議題能有更完整的機制,而非每次都是考驗總統的意志,要總統犧牲民調來換取政策推動。
前副總統陳建仁強調,政府必須透過說明、協調讓民眾了解,美豬、美牛在公共衛生上是安全的,在經貿上是合理的,建立與人民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