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退化需要手術治療嗎?活動式人工椎間盤每個人都適用?神經外科醫師解析

醫療技術

頸椎退化,您有嗎?

如果您大於50歲,幾乎是一定有;如果您小於50歲但時常有不良姿勢,您也可能會有。

頸椎退化如何造成神經脊髓病變?

7節頸椎形成可活動的脊柱,內有頸脊髓上接大腦,向下延伸到全身周邊神經,掌管頸部以下的神經活動。頸椎神經孔傳出八對頸椎神經,掌管雙上肢部分。頸椎退化會生成骨刺、椎間盤突出及韌帶增厚,導致頸脊柱及神經出口的空間變窄,造成頸髓及神經逐漸受壓形成神經病變。臨床症狀包括酸麻脹痛緊繃(感覺異常)、無力(運動異常)以及四肢循環不良、腸胃道機能障礙、大小便失調(自律神經異常)等。

頸椎退化何時需要手術治療?

相同程度的壓迫在不同人身上可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臨床症狀。早期的臨床症狀時常是輕微的、間歇性的,以保守治療包括藥物、物理治療等多數可以得到緩解;但是當症狀逐漸變得嚴重,已經或者預估將來會顯著的影響生活品質時,就需考量接受減壓手術。

椎間盤手術會有怎麼樣的風險?

最危險的是術中神經、脊髓損傷導致神經功能缺損甚至癱瘓,目前手術技巧已使其發生機率極微,其次為食道傷害,可能引起中膈腔感染及敗血症,發生率0.1%以下, 再其次為返喉神經麻痺導致聲音沙啞,發生率約2%左右,大多數都是暫時性的;其他如傷口感染,皮下血腫等併發症在經過治療後大多數是無礙的。

椎間盤切除後如何重建?

手術會將患部的椎間盤、骨刺及肥厚的韌切除,接著重建頸椎的結構以維持穩定,傳統方式是脊椎融合術,植入脊椎墊片,可加上骨粉並以骨板骨釘固定,已經使用數十年,臨床效果良好。若要論其缺點:1、少數病患因骨板緊貼食道而影響吞嚥的流暢;2、融合手術會犧牲該節頸椎大約12度左右的活動度,使得頸椎活動時較為僵硬,另外長期下來會有融合部位上下節因承受較大壓力而提前或加重其頸椎退化。

為了改進這些缺點,近10多年來研發出各式不同材質的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可以維持該段脊椎的前彎、後仰及側面活動功能,最符合人體功學,改善前述融合手術的缺點。因此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將逐漸成為頸椎椎間盤切除後重建的主流。

是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使用活動式頸椎人工椎間盤?有下列情況時不適合使用:

1、重度骨質疏鬆症

2、動態影像顯示頸椎不穩定

3、頸椎腫瘤病患

4、脊椎病變如僵直性脊椎炎等

5、頸椎感染症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 神經外科 蔡明達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46期《新光醫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