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評論》5月27日報導,台積電在美國面臨艱苦的搶人戰鬥,這家台灣科技巨頭在亞利桑那州緊張的勞動力市場與英特爾對峙。
在安靜的4月早晨,起重機、推土機、卡車和建築工人在與鳳凰城相反方向的兩個地方的街道上熙熙攘攘:北邊建造台積電120億美元的晶圓廠,南邊英特爾耗資200億美元擴大有42年歷史的園區。
新廠都爭取在2024年開始生產
在亞利桑那州,這兩個工地相距僅80公里,都在2021年破土動工,而且都爭取在2024年開始生產。
晶圓廠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上線,但這兩家晶片巨頭已經在爭奪建築工人,而台積電的未來之路可能更加坎坷。
亞利桑那州建造的晶圓廠將成為台積電在本國市場之外最先進的晶圓廠,也是該公司多年來最大一筆的投資。儘管美國的製造成本遠高於亞洲,但是台積電2020年仍宣布沙漠建廠的計劃,以解決華盛頓擔憂地緣政治的問題。
現在,光是要找到夠多建築工人,來建造這些晶圓廠就是一個巨大挑戰。美國正處於幾十年來最短缺勞力的時候,而夏季均溫高達攝氏38度的亞利桑那州更是很難找到足夠數量的建築工人。
2023年第一季才會將設備搬入新廠
《日經亞洲》此前報導,台積電最初計劃在今年 9月左右開始將晶片設備搬入工廠,但已通知供應商,由於工程延誤,這將推遲到2023年第一季才會將設備搬入。
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建造晶圓廠。該項目面臨許多挑戰,包括招募晶圓廠技術人員、建立半導體供應生態系統等等。
台積電發言人告訴《日經亞洲》,每天有超過6,000名工人在鳳凰城施工,並說預計2024年開始生產的時間表沒有改變。
接下來招聘高技能的技術人員和工程師,會是更艱鉅的工作。
許多美國人沒有聽說過晶圓廠
總體而言,半導體製造業不是美國最迷人的科技行業,尤其是與蘋果、臉書或谷歌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公司相比。幾十年來,晶片製造一直外包給亞洲,甚至許多美國人沒有聽說過晶圓廠。
鳳凰城人力仲介服務副主任Kweilin Waller說:「你對合格的新進員工說『半導體製造』,對方看著你,就像你長了兩個腦袋。」
馬里科帕縣社區學院區的主管巴拉哈斯回應了這種觀點。「我們招募的學生最後將成為晶圓廠員工,但是他們完全不曉得工作性質,即使工科生的學歷智能合格,也需要在進入7家半導體廠之前,先了解『什麼是半導體技術員』」。
這一位主管說,即使英特爾也必須努力吸引人才。它做到這一點的方法是與當地大學,特別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建立密切合作。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與英特爾長期合作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為英特爾提供的學生比其他大學都多,這家美國晶片巨頭是工程學院學生的第一大雇主。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工程學院是美國最大的工程學院,有近2萬7千名學生就讀,問題是台積電是否也可以利用這些人力資源。
「確實,台積電要吸引本校學生更具挑戰。」該校的工程學院院長斯奎爾斯(Kyle Squires)說。由於該大學與英特爾之間合作歷史悠久,加上在英特爾工作的校友眾多,英特爾在人際網絡占上風。
相比之下,台積電才剛剛開始與該校學生建立這種關係。斯奎爾斯說,這方面沒有捷徑可走。如果一家公司只是試圖預定大四學生,那就太晚了。市場的競爭程度令人震驚。
台積電已經為搶人大戰做好準備
有跡象表明,台積電已經為這場競爭做好準備。消息人士告訴《日經亞洲》,該公司最初為亞利桑那晶圓廠徵才的計劃是主要在美國招聘,然後將這些新進員工送到台灣接受約一年的培訓。
但消息人士稱,在意識到在美國很難找到足夠的合格員工後,台積電決定也開始在台灣招聘本國員工。
台積電發言人表示,「台積電專注在美國當地為我們的亞利桑那工廠招聘員工,包括技術人員。」這位發言人補充說,台積電確實計劃在過渡期間的頭2、3年從台灣派遣有限數量的技術人員到新的美國晶圓廠,「這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常見做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大學畢業生新人起薪200萬元台幣
台積電發言人表示,「我們收到很多一流大學理工科系畢業生的屢歷,我們相信來自美國各地大學工程人才管道的實力和多樣性。將為我們提供優秀的人才。」
台積電還為其市場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根據日經亞洲對人力資源機構的採訪,來自美國當地頂尖學校的新工程師起薪預計約為200萬新台幣(67,700 美元)。
根據招聘平台Glassdoor 的數據,台積電已經在美國僱傭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約為118,000美元(350萬元台幣);英特爾的薪水甚至更高,工程師的平均收入有望超過128,000美元(380萬元台幣)。
美國軟體工程師平均年薪約460萬元台幣
更糟糕的是,許多矽谷公司都瞄準相同的畢業生,並提供更高的薪資。根據在線徵才平台Hired最近一份報告,2021 年美國軟體工程師的平均年薪為156,000美元(458萬元台幣)。
「美國嚴重短缺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我們的客戶也面臨這種勞動力短缺的問題。」BizLink 董事長羅傑表示,該公司是特斯拉、戴爾和西門子的美國主要連接器和電纜供應商。
「為什麼高通、英偉達、英特爾和超微(AMD)都希望擴大在台灣和印度的工程團隊?因為他們也很難在美國找到足夠的合格員工。」台灣一家晶片開發商的高管告訴日經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