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足巴西隊內馬爾腳踝受傷》復健名醫:腳扭傷後自我檢視「3動作」避免變骨關節炎

醫療保健

2022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於卡達開打,巴西首戰對上塞爾維亞,最後雙方以1比1戰成平手,但巴西隊長內馬爾(Neymar)卻傳出腳踝受傷的消息。

巴西隊醫拉斯馬(Rodrigo Lasmar)在巴西足協發布的影片表示,「內馬爾有點發燒,但已經獲得控制,且並不影響他腳踝傷勢的恢復。」不過目前也證實,內馬爾腳踝傷勢未癒,卡達世界盃足球賽G組小組賽對抗喀麥隆之役他將無法上場。

全球瘋世足,民眾也掀起踢足球的風氣,然而一般民眾若踢球、騎自行車或跑步導致足部受害,該如何處理?嘉義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台灣運動醫學學會監事許宏志,接受《信傳媒》電訪時一一解說。

(延伸閱讀:常見運動傷害、急性疼痛怎麼辦?東奧國家隊醫:「4原則」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 )

足核心系統由3部分構成

許宏志先指出,踝關節扭傷後的處理原則,從1980年代到2020年觀念一直在演進,從早期「PRICE」保護(Protect)、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到「POLICE」,其中R(Rest)換成OL適當負重(Optimal Loading)。最近幾年最新的觀念則是「PEACE and LOVE」,除了適當負重外,還加了一個重要觀念「情緒」,即樂觀(Optimism)的情緒會影響腳踝的修復。

許宏志表示,有些慢性背痛、足踝扭傷病人都跟情緒有關,「這都是經由很多運動選手受傷後,發現他們的結構性沒有問題,但腳踝一直沒好,就發現跟『本體感覺』有關。有的人照X光、超音波是正常的,但腳踝還是覺得不對勁、怪怪的。」

他進一步解釋,人體的足核心系統是由3部分構成:

1. 被動系統:本身不會產生動力,但是負責結構穩定,就是我們常講的骨頭、韌帶。

2. 主動系統:操縱被動系統,主要是肌肉跟肌鍵,這部分會收縮影響被動系統骨骼跟韌帶之間的關係。

3. 控制系統/神經系統:控制主動系統、這些肌肉適當收縮,來控制被動系統。

「所以有些人照超音波看起來都沒問題,是被動系統沒問題,但他的主動系統、控制系統出問題,就會產生腳踝扭傷。」許宏志強調,腳踝關節治療觀念從以前的適當休息、適當負重,到現在搭配樂觀的心情,腳踝才會好。

人體的足核心系統是由被動系統、主動系統、控制系統3部分構成。(圖片來源/許宏志醫師提供

照X光沒問題走路仍覺得卡?3動作自我檢查

許宏志也提到,近來還有一些更新的觀念,認為結構上如果不穩定、排列不整齊時,也會產生腳踝關節問題。

「早上門診有2位患者,自從之前腳扭傷後就感覺沒有好,太太在一旁說這個就是年紀大、所以才跳不高,先生委屈表示:『我不是年紀大跳不高,就是覺得跳起來不順,可是照X光又沒問題。』」許宏志表示,結果幫患者腳踝往上翹跟往下壓,發現兩者角度不同,「就是腳踝的運動軸心(動力鏈)偏掉了,以前的說法是關節錯位或是脫臼,但過去西醫聽到這些關鍵字都會覺得是亂講,現在我們稱之為『排列不正』,這個會影響到腳踝的活動。

他舉汽車當例子,「一台汽車有4個輪胎,如果右邊的輪子沒氣,開車時就會往右偏,因為左右兩邊不平均。但也會有一種情況是胎壓都正常,但開起來還是覺得不穩,是因為定位跑掉,所以通常加壓打好氣、換好新輪胎,下一步就是要做四輪定位,所謂腳踝排列不正,很大的原因就跟輪胎沒有定位一樣。

許宏志指出,比如肌鍵、韌帶修補好就像換新輪胎,「但最後沒有做定位的話用起來還是會覺得不順,所以腳踝疼痛不是恢復的唯一指標。」他表示,還要觀察3部分才能判定是否有排列不正問題:

1. 活動時是否有提早出現活動度受限

2. 聲響

3. 動到最末端時會痛:如果動到會痛、位列不對,有時候就稱為夾擠症

可依以下動做自我檢查:

1. 腳踝往上翹、往下踩看兩邊是否不同

2. 腳掌往內收、往外撥看角度是否一樣

3. 腳踝是否能做順時針、逆時針轉圈圈,兩腳畫的圈圈是否能一樣大

腳扭傷後不處理,可能導致骨關節炎

許宏志表示,像內馬爾如果當下沒有好好處理又一直使用,「若是在排列不正的情況下硬去動,可能會受傷或退化,更嚴重還可能腳踝會骨關節炎。」

他也提到許多病人腳扭傷後,即便走路一跛一跛也不理會,「但這樣走久後就會產生不正常的姿勢,比如右邊扭傷就一直用左邊出力,兩邊力量不均,久了就會造成踝關節的退化,不少人有這樣的現象。」

許宏志表示遇過一個印象很深刻的個案,是一名退休女老師,「她從台中特地跑來嘉義給我看,來的時候是右腳腳踝到外側腳掌,有一個長6公分、寬2公分很大一片的黑色濕疹,怎麼看都看不好,吃藥、打針、注射PRP都沒效,結果我發現她腳活動度有受限,只能一腳蹲、一腳跪,花了大約3-4次幫她調回來、貼肌貼,調好後濕疹也好了,之前黑色濕疹是因為血流不順。」

他表示,其實不只踝關節,早上門診也遇到一位患者,「跌倒後用手去撐,結果小指指節開始發黑,發現是錯位,回正後幫他用肌貼貼起來,他的發黑處就消失了。」

許宏志表示,肌鍵、韌帶修補好就像換新輪胎,但最後仍要做定位用起來才會順,而腳踝疼痛也非恢復的唯一指標。(圖片來源/photoAC)

通常發現腳踝受傷要如何治療?許宏志指出:

1. 看是否有踝關節穩定度的問題

2. X光、超音波照起來都正常,可以找有經驗的復健專科醫師做關節復位

3. 在正確位置下用肌貼幫忙固定,做本體感覺運動,閉眼在暗處可以感覺關節是彎的或直的(可做腳踝畫圈圈,或是放一個大臉盆,沿著臉盆邊緣運一顆籃球或排球)

許宏志提到,因為一般照X光是照正面跟側面只有2D,「但踝關節是3D的結構,3D結構常常會拍不出來,就必須用3D的檢查,像是腳踝轉圈圈的方式來去測,腳踝常常跟膝蓋或髖關節、肩膀都有關係。」他也提醒,不論是踢球、跑步或騎自行車還是要多注意,不要高估自己的體力,若發現足部受傷一定要盡快尋求專業處理。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