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辦公室別蒐集數據了 關鍵是幼托政策

政府政策

只要進到PTT媽寶版(Babymother),幾乎每天都有人在詢問私立托育/嬰中心評價或請求推薦保母,而這些文章寫到最後都會有一句經常是:「我公托抽到備取○○○號」,通常是三位數,意思就是根本排不上。立委蔣萬安也曾提及他曾接獲選民陳情,表示公托(公立托育中心)抽到800多號,但又負擔不起私立托育中心,希望政府協助改善。

衛福部日前宣布成立少子化辦公室,部長陳時中在立院備詢時表示,還要在網路上蒐集意見來了解「為什麼年輕人不敢、不想生」,引發網友嘲諷。從勞動部統計來看,婦女生育第一胎之後的離職率是21%,其中復職者是5成3,但平均要經過七年,也大概就是小孩升上小學之後才有機會復職。

時力:少子化是國安問題

時代力量本週決策會議討論的即是「台灣公共托育的現況及展望」,發言人林穎孟表示,少子化是國安問題,要解決少子化危機,不能只靠呼籲生小孩,更不能只靠撒錢補助,政府要看到根本的結構性因素。所謂的「三育」,就是「生育」小孩後,還有一連串「養育」、「教育」等工作,但社會往往將此重擔放在女性身上,「這不是女性一個人的事情,應該是雙親的事,更是國家的事。」

對於0-6歲的幼童,3歲之後就可以送到幼兒園,大致可以分成公立、私立與非營利,目前公私比例大約是3:7,教育部曾經承諾要提高到4:6。不過主責0-2嬰幼兒托育政策的衛福部則未積極檢討托育政策,目前公私立托嬰的比例極端傾斜,公私比是1:9,包含一成公私協力托嬰、三成私立托嬰與六成私人保母。僧多粥少的公立托育資源,讓很多家長排不到公托,但又擔心私托、或私人保母的品質不佳。

時力發言人李兆立是「一個孩子的爸」,提到自己的女兒亦經歷過排隊申請公托的一連串辛苦的過程,後來只能轉赴私立幼兒園。不過私幼教師勞動待遇不佳,流動率很高,有時是遇上一個好老師但教學過程無法連續,而幼兒園有不適任教師的問題。「師資管理和評鑑做得好,才能讓父母放心生小孩、也能放心把小孩送到幼兒園去接受良好的教育。」

托盟:公共保母與社區幼兒園是解方

0-2歲的托育大致可以分成機構式的公、私立托嬰中心,或是居家式的私人保母,而托育政策催生聯盟認為,「社區幼兒園」可以作為第三條路。當前熱門的機構式公私協力托嬰中心,開辦成本太高,政府開辦得起的家數、收托人數都極為有限,才使得有人排到800多號。

台北市近年開始實驗「社區幼兒園」,強調「3名保母照顧10位嬰幼兒」,招生每每迅速額滿,比起6至20個老師照顧30至100位嬰幼兒,恐有人手不及的狀況,照顧比更高,而規模較小,也可以利用社區的公共空間或國中小的閒置教室。

抽不到公托,也有人選擇聘請保母,而政府會發放托育補助,讓家長找保母時減輕負擔,不過保母人力制度一直沒有明確的進退場門檻,僅有簡單的筆試,媒體上保母兒虐事件時有所聞,無法遏止悲劇發生。托盟認為,可以由政府負責「遴選」,獎優汰劣,透過嚴格的考核,讓保母品質更有保障。

母親節將至,多位委員也於10日提案要增設公共場所的哺乳空間,就北捷來說,目前只有2成6;而衛環委員會召委李彥秀也積極安排解決少子化政策備詢與公聽會。然而少子化、親職不只是母親的責任,也不是每年一次到了母親節才該注意的問題,否則解決少子化只會成為口號。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