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為歷史負責的勇氣,讓執政與行政團隊以簽名負責的方式,平息爭議全力推動前瞻基礎建設。
前瞻基礎建由於一次要使用特別預算8800億(就是在每年收支之外,要另外借錢啦),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國會中也為了這個問題爭議不斷。
政府認為的審慎思考 人民看不到
執政者既然贏得選票,當然想施展抱負發動權力分配資源。但由於用的不是既有預算額度裏的錢,而是要另外借錢甚至會借到下一代的錢來「投資在未來」。這就不能只用「我贏了選舉,所以我有權力可以分配資源」來作為借錢的理由了。
更何況許多批評的意見,都是針對前瞻計畫中,這些有形的、無形的未來效益,到底是真的思考過、評估過,還是全是因為長官要求,所以底下的公務員只好跟著畫大餅,實在不無疑問。綠能建設「真的」只要政府借3.4億來投資,就能吸引近1兆的民間投資嗎? 從基隆到高雄的4千多億軌道建設,財務真的能回收嗎? 或者就算不能回收,但是真的能達成許多想要的無形效益?
國發會已經整理了許多疑問與政府各部會的回答。(https://hackmd.io/c/…/https%3A%2F%2Fhackmd.io%2Fs%2FHkbDAi5…)。 我看了半天,看到這些政府單位針對各界疑問的回應,仍然不清不楚,或是完全看得出是在虛應故事。
但是執政黨既然有絕對多數,而總統院長也一再重申下定決心,前瞻基礎建設看來是勢在必行。
勢在必行也沒關係。但是既然是要向全民借錢,那是誰要借的,誰說還得起的,誰說會發揮足夠大的無形效益的,誰要負責把錢用在刀口上不會亂花的,總是要給我們這些全民債主們,一些明確的交代吧。
如果能作到這兩點 政府就全力衝刺吧
所以我的建議是,作到兩件事之後,大家就不要再吵,在野黨也不要再鬧,就讓執政黨來全力推動前瞻基礎建設。
一、國發會整理的Q&A,裏面從為什麼要推動前瞻建設(38個問題)到軌道(11個)、綠能(64)、水環境(19)、數位((19)、城鄉(10),總共列出了各界對於161個問題。請負責提出政策與評估政策的單位,從部長、負責督導的次長、實際主管的一級單位、實際要負責執行與列管進度的二級單位的主管請全部在這些Q&A的正式文件上署名。
如果有二個以上的部會都有參與的話,這些部會下面的一、二級單位的相關負責主管,當然也可以同時署名。而且為了向歷史負責,請所有人都用親筆簽名在這些文件上。
這不但是為這些外界各種批評,認為是「吹牛」、「先畫靶再射箭」的最負責任的強力反駁,也是最明確為自己的政策提出、政策評估以及政策執行力,作出最負責的承諾。而且如果真的如官員的預估成功,為全國帶來莫大效益的話,這些官員功在國家造福千萬人,當然也該名垂青史,得到這份光榮。
二、同樣再請未來的預算執行單位,從部長、次長直到一級、二級單位主管,或是市長、副市長直到一、二級單位主管,也來為這些預算的執行,在文件上親筆簽名,來許下一定會好好執行、好好用錢,不要作到一半又要另外再借一大筆錢,作出莊嚴的承諾。
要作到了這兩點,只是大家簽簽名應該不難吧。
只要作到了這兩點,我建議從在野黨到各媒體名嘴與社會大眾,包括我自己,大家就別再吵了。國家還有許多重要的事要推動。前瞻基建就讓執政黨與負責的政府官員來負責。至於留在文件上的親筆簽名,會變成他們個人的終生榮耀,還是會變成他們永遠的終生恥辱,八年之後,一切都見分曉。
(本文作者為現任台大醫院麻醉科教授,經作者授權轉載自王明鉅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