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在民進黨執政後再度轉入僵局,最近更因為中國杯葛,讓台灣無法參加相對不具政治意涵的WHA(世界衛生大會),讓兩岸關係陷入冰點。國民黨智庫16日評析蔡政府兩岸政策可能為台灣經貿帶來重大衝擊,前立委林郁方更預言,兩岸航班可能在中共19大之後遭到斷航。
蔡英文總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說,台灣能否參加WHA是兩岸關係的重要指標,因而有分析認為未來可能造成台灣態度轉趨強硬,甚至有人預言未來兩岸有可能會從「冷和」逐漸轉為「熱對抗」。
不過,前陸委會副主委、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認為,從WHA、解放軍軍機、軍艦繞行台灣東部等種種跡象來看,現在的定位是介於「衝突」和「冷和」之間,他不覺得兩岸有和平,兩岸只是沒有戰爭,所以現在是「冷和加低程度衝突」的位置。
學者批蔡英文維持現狀是倒退
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邱坤玄指出,過去台灣可派代表參加WHA,是因為台灣與美、日三方間有「纖細的平衡關係」,馬英九政府過去有許多外交成就,包括與日本簽下台日漁業協定;讓台灣成為美國唯一無邦交卻免簽證的國家,現在民進黨卻放棄了對中國大陸的關係,自然就無法參加WHA,他批評蔡政府這樣的「維持現狀」其實是一種倒退。
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家安全組16日舉行「蔡英文執政周年檢討:兩岸關係何去何從」記者會,由國安組召集人、前立委林郁方主持,並邀請邱坤玄、藍委曾銘宗及趙建民出席與談。
邱坤玄認為,蔡政府執政的一年中犯了嚴重的戰略錯誤,就是選擇「全部押寶在美日」,缺乏「避險戰略」,反而把過去有的東西給拋棄。現在世界局勢是中美兩個大國角力,雖然一開始有摩擦,但已逐漸走入制度化協商,在這樣的情況下,東南亞各國和台灣面臨類似的困境,多採取「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策略。
區域經濟整合邊緣化,恐致台灣更多企業出走
兩岸現在呈現台灣對中國高額的貿易順差,若以經濟部資料來看,去年台灣出口到中國的金額是1122億美元,進口是453億美元,出超約670億美元,這幾年大約都是這樣的數目。智庫召集人林郁方說,若扣掉大陸市場,台灣對全世界貿易將呈現175億美元的逆差。
林郁方另還引用中國的資料指出,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去年的金額是1392億美元,從大陸出口到台灣有403億,台灣對大陸的順差是988億美元,數據更為驚人。
若將台灣出口到香港的金額也加入,出口到中國金額將占到台灣出口總額的40%之多。曾銘宗說,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快速崛起的情況下,很快就會打破,中長期來看,就會明顯影響台灣對外貿易與經濟發展。
曾銘宗說,因為現在台灣出口產品大多屬於IT產品,毛利率不高,多在3至5% 內,現在兩岸沒有維持穩健的來往,台灣將無法加入包括TPP、RCEP或亞太自貿區等區域經濟整合組織,在區域經濟整合的趨勢下,台灣企業要面對其他國家的關稅,造成商品價格競爭力降低,將進一步衝擊經貿發展,台灣企業會再出走,對於就業、低薪情況將更惡化。
林郁方預言兩岸將斷航
林郁方形容,兩岸關係現在就像是冬天,而且在隧道裡面看不到光,「就快撞牆了」。現在台灣光對日本一年就逆差約400億美元,但如果兩岸在政治上激烈對峙,如何能夠期望經貿上繼續有每年幾百億元的收入,蔡英文總統應告訴國人,如何在政治上破壞現狀,卻能繼續維持這樣的收入?
林郁方說,現在兩岸直航非常方便,在陸客減少後,兩邊的班次減少很多,如果年底公投法修正草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讓台獨公投之日越來越近,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年中共第19屆全國代表大會之後權力集中,到時候會不會考慮兩岸斷航,他認為可能性是很大的。斷航之後如何保持巨額貿易順差,如果退回到三角貿易,勢必將嚴重衝擊台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