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是希望媽媽能夠站、能夠走…」 復健之路絕對不能缺少的醫療專業「守門員」

醫療保健

上午門診倒數最後第二個個案了, 診間的時鐘也指向下午1點半!一對夫妻推著84歲媽媽進到診間, 老人家只能斜坐在輪椅上。

「 過年前,媽媽大腿關節扭到之後就說會痛,不能站不能走。拍了X光,醫師就說沒事呀!但她還是不願意起來走。」 我估算了一下發生的時間,應該有2個多星期了!兒子還沒等我開口詢問病況,就嘰哩呱啦說了一串, 感覺有些數落母親的味道。

「 在這之前,媽媽的情況如何?」我試著語氣平穩的說,希望讓他們心能夠先定下來。

「之前都很好啊,都可以自己走,完全正常!醫生說應該是扭傷,但她就說痛不肯走。我們知道她也不能夠一直不動,復健當然一定會痛啊!痛的時候還是要忍耐吧,不然一定越來越糟。」 太太接著說,似乎想讓我了解他們照顧媽媽的用心。

「這陣子照顧媽媽,看媽媽都沒有進步,他也急了!有時語氣比較不好。其實我先生他是很孝順的…」 太太緩緩的說著,接著夫妻都靜默了,似乎全然無助,不知如何是好。

在這期間我已經打開健保署的雲端連結,看病人在醫院急診時照X光,確實顯示並沒有骨折。

病人可以初步的應對,我問她哪裡痛?她摸了一下左側的髖關節。我簡單測試髖關節的內轉與外轉,單單這樣的動作,她的臉就揪起來說痛。我慎重的跟兒子媳婦說:「媽媽的痛是真的!」這樣的痛,要她站走,當然不可能!我不由得心中狐疑,真的不能排除大腿骨有骨折,但X光檢查卻說沒事?!

老人家雖然意識尚可,卻沒有辦法精確的遵從指令。我再次跟家屬確認,受傷前日常生活自理行動都沒問題,而今整體變得虛弱,肢體也顯得無力,即使讓她躺著做復健治療運動,左側髖關節的疼痛,恐怕都讓她無法執行,更不要說要站立、行走,回復她之前的能力。

我也評估確認她沒有中風等神經性問題,再次審視她的檢驗報告,原來10天前家人曾經帶老人家到神經內科就診,醫師也覺得她整體精神情況不佳,做了抽血檢查,安排2週後再回診。 雲端上的抽血報告看到病人低血鈉(僅120mEq/L)、白血球上萬,發炎指數升高。老人家即使有發炎狀況,常常不見得會明顯發燒,因而容易被家人忽略。 低血鈉更是老人家的致命傷,常常容易引起危急的狀況。這些都是需要立即處理的內科問題!

我告知家屬:不要再等醫院回診的時間了,今天直接帶媽媽到急診!我也立即寫好轉介單 ,將她的情況詳加說明,方便急診醫師接手。

門診結束了,心中還是一直惦記著這個老人家,還有兒子媳婦焦急與期盼的神情。當天稍晚,我再次跟兒子聯絡,了解老人家的狀況。一到急診再次拍了一張髖關節的X光(不同的角度吧!)確定真的有髖關節的骨折!但因為低血鈉等內科問題, 醫師必須先控制,狀況穩定後再開刀處理。我讓兒子安心,這都是正確的處置。期盼老人家情況越來越好,一切穩定,術後再回來積極復健治療。相信她有機會可以回復到之前獨立行走,自主生活的能力!

在復健科常常會見到焦急的家屬陪著病人前來,常常是因為親人不能站、不能走而憂心。單純的想法就是「只要努力運動,復健一定會好!」「健康促進」、「預防失能」…似乎民眾很容易就朗朗上口。 其實每一個病人都是獨立個案,復健科看的是一個全人!

復健科醫師必須要仔細評估了解病人整體的狀況,而不單單是他的神經運動功能、骨關節狀況。復健科醫師像一隻「八爪章魚」,必須面面俱到!有任何影響復健的因素,而且是可以矯治的(上述這個個案,就是內科問題以及她左側髖關節骨折)都必須要先行處理。復健團隊本身之外,復健科與各科醫師間的合作同樣是非常的緊密。而開立復健治療處方之前,要能確定患者是一個積極復健的個案,同時精準擬定他的復健計劃、設定預後目標。

隨著人口的老化,高齡社會的來臨,在台灣的社會,越來越多人會面臨照顧家中長者的問題。 復健醫學的照顧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復健科醫師在這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絕不單單只是開處方訓練「讓他能站、能走!」在這之前, 需要排除的不利因素、需要評估的整體狀況、 復健科醫師都會是最盡責的「守門員」!

本文作者為毛琪瑛醫師  實康復健科診所資深顧問醫師,原文連結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