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經典「能力圈」概念,大家想必耳熟能詳,他說:「我明白我所謂的能力圈在哪裡,所以我就待在那個圈子裡面,不擔心那個圈子以外的東西。明確自己玩的是什麼、自己在哪些方面有優勢,非常重要。」但對不斷向上爬的職場人士而言,該怎麼確保自己下一次升職不會升到能力圈外,一秒變職場害蟲?讓彼得原理作者、管理學大師勞倫斯.彼得傳授你4招。
他們都是「彼得原理」的受害者的受害者?
在出版了《彼得原理》不久後,我接到一所知名大學商管所的邀請,要我對該所的教職員和研究生發表演說。當時我的反應是大吃一驚。我實在不明白這些管理專家為什麼會想聽我演講?我對商管所的所長表達我的詫異,但他跟我說明,演講的邀約是課程委員會那邊提出的。兩天後,四名研究生代表出現在我的辦公室,對我進行訪談。從簡短的對話中我發現,所長本人應該沒讀過《彼得原理》,否則他不可能同意讓我到學校演講。學生代表堅稱所長本人患有嚴重的何瑞修.艾爾吉情結(Horatio Alger Complex,何瑞修.艾爾吉是十九世紀美國的青少年小說家,著作多達一百多部。故事內容主要講述貧窮的少年,透過努力不懈及各種美德,獲得成功,晉升中產階級,白手起家的過程)。他的辦公室裡,掛滿了「積極向上」、「優柔寡斷必錯失良機」、「有志者事竟成」這類標語。
到了演講那一天,我來到商管所大樓,開始尋找演講廳。因為一路上看不到明顯的標示,於是我沿著大大小小的走道尋找。由於教室的編號錯亂無序,因此也沒有參考價值。不過,在附近的布告欄上(上面有很多過時的資訊,大概可以回溯到大樓建成之時),我看到了三張和我的演講有關的海報。一張寫著演講地點在五號教室;另一張則寫著二十五號教室,第三張海報則是指出演講地點在家政大樓的禮堂。我靜靜的站在布告欄前,思索著眼前混亂的訊息和匪夷所思的教室編號系統,冷不防注意到旁邊還站著一個正看著布告欄的人,他也在找「彼得原理」的演講地點。於是我們倆結伴同行,一起找教室。一路上不斷有人加入我們的隊伍。我們遇到匆忙趕往不同方向的人,有人說演講場地在專題討論室,有人說是在禮堂或學生聯誼室。幾位教授也各自被一小群學生簇擁著,一路尋找演講地點。他們要我不用擔心,這種混亂的場面常常發生。因為各隊伍的人數差不多,各方說法都不能算數,於是我遲遲無法開講。
商管所的這種表現是否正好印證了「彼得原理」?這些企管專家是否處於無法勝任的管理階層了呢?如果他們連自己的院所都管理不好,還怎麼教授管理學呢?除此之外,我還想到了一個可能性。課程委員會怕是小看了院長的能耐?院長真的沒讀過《彼得原理》嗎?他是否利用「偽裝無能」( Creative incompetence)給我設陷阱,好讓我無法開講?
接下來幾個月,我又接到了許多演講邀約,演講的對象都是各界的專業人士。我收到了一封某產業工程師團體發來的年會通知,通知函裡詳盡介紹了該組織的沿革,但是卻未能告知開會地點;小冊子上面提到管理顧問會議在下午兩點開始,但是沒提到開會日期。有一場國際系統分析研討會邀我參加,主題是「時間管理」,我的演說訂在下午三點,研討會則預定四點結束。台上的每位講員都不斷強調準確掌握時間的重要性,但卻都嚴重超時,到了下午四點二十五分,我終於可以上台講話了。雖然會議的時程都有專家管控,但是不管我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在四點結束演說。後來參加的會議也差不多都是這個德性,有個研討會的主題是「動機」和「沒有效率的演說」,演講的內容卻沉悶且枯燥。
莫非定律
(1) 事情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2) 所有事都比你預想中耗時。
(3) 會出錯的事就是會出錯。
我訪問過許多商業顧問,總結出以上的經驗,它們在在證明了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商業顧問,很多人都還是都成了「彼得原理」的受害者。這些專家都是透過晉升,爬到了現在的位置,而尋求他們幫助的客戶也是依循同樣的路徑,爬上了自己無法勝任的職位。
我發現一些優秀的管理研究人員其實很清楚很多顧問的能力不足。可是,這些研究人員雖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但他們提出的解決方案卻不合邏輯。他們建議需要專家協助的經理人,在尋求顧問的幫助之前,應該先評估顧問的專業素養和能力。可是,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都已經遇到麻煩的經理人,怎麼會有能力評估該領域的專家是否夠格呢。
針對個人職涯發展的疑問,《彼得原理》作者、管理學大師勞倫斯.彼得,提供以下解方:
彼得處方 5
彼得仙女棒:化身為自己的英雄
發掘個人的能力與信念,並加以實踐。
讓生活成為一場冒險之旅,讓自己成為其中耀眼的存在。英雄的作風高尚,行事發乎本心,不受他人的看法和期待所左右。找到內在的力量,用創意運用這些力量,成為自己的英雄。仔細想想英雄該具備哪些特質。英雄是否會為自己的信念挺身而出?這一點你應該辦得到。英雄是否會為了重要的目標堅持不懈?這你也沒問題。
發掘自己的能力和信念。記住一點,每當你採取創新且果斷的作為時,就會再次強化自我認識和自我價值,進而成為自己的英雄。
覺得自己深受菸癮殘害的老菸槍,一旦成功戒菸,他就是自己的英雄;用心避免使用破壞環境的洗潔精、盡力減少垃圾量的家庭主婦,她就是自己的英雄。
正面案例
有的時候,光是成功捍衛自身權益,就能成為公眾英雄。希克的車剛買不久,就因為零件故障不能開了。可是汽車經銷商拒絕換一台新車給他。於是,他在車身上畫了一顆黃色大檸檬,然後把車停在經銷商的店門口。希克的驚人之舉讓他為自己感到自豪,也讓他得到了全國關注,還讓他如願以償的換到了一台新車。
彼得處方 11
彼得延伸法:了解直屬長官的報酬
檢視升職後的實際獎勵內容。
先仔細了解一下升職後的報酬,千萬不要什麼都搞不清楚,只看到棒子上掛了胡蘿蔔,就拚命往前衝。倘若你得到了這些報酬,你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它們會不會激勵你爭取更多的報酬?它們是否可以帶來持久的滿足感和內心的平靜?結合你透過「彼得檔案」得到的發現,彼得延伸法可以幫助你判斷,哪個職位可以為你帶來長久的快樂與滿足,適時的拒絕升遷。
彼得處方 12
彼得開箱寶:別被與己無關的瑣事困擾
切忌隨波逐流、只知從眾。
有些人只知道遵循社會規範,完全不明白為何自己內心為何隱隱有著不滿的情緒,也不知道自己為何苦於認同危機。
反面案例
提姆.艾得利(Tim Iddly)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因為害怕與人起爭執,從不反駁他人意見。他買東西,看的是品牌;看電影,靠的是影評。他對老闆泰坤(Ty Kune)言聽計從,對他說的那些老掉牙的笑話,也總是賣力的捧場大笑。提姆的消費行為深受明星廣告代言的影響。但他也不想想,藝人的私生活之所以那麼混亂,正是因為他們欠缺理性判斷的能力。提姆讓社會形塑他的行為,結果卻讓自己不再能適應這個社會。
大量生產、大量廣告、大眾消費主義以及大眾流行時尚,主宰了大眾的品味,也使得個別化銷聲匿跡。每個人都應該要認清並析日益嚴重的去個人化與機械化社會的現象,然後才能拿回生活的主導權,展現自己的獨特風格。
彼得處方 15
彼得專精術:專心致志於自身擅長的領域
在自己的崗位上,追求更佳的表現,實現自我。
在階層體系中的每一個層級,都有自我實現的機會。不一定非得當上捕鼠器公司的總裁,才能造出更好的捕鼠器。說實話,一旦當上總裁,你可能根本沒空思考該如何改良產品。因此,要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專注在擅長的領域上,不要盲目追求升職。
如果你是一個研究當下社會問題的大學生,你就應該運用專業知識來創造最大效益。比方說,你主修的是科學,你就能運用科學專業和實驗室的器材來測試環境採樣,然後將檢驗結果交付傳播媒體、保育人士或政治活動團體,為改善環境品質貢獻一己之力。如果你主修的是文學,就用你的寫作長才來闡述和平之美、戰爭之恐,並提出促進世界和平的具體行動方案,為和平做出貢獻。如果你主修的是心理學,你可以憑藉自己對行為矯正的知識;透過強化群眾領袖對社會公義作出的每一分努力,對社會正義做出貢獻。無論你主修的是工程、法律、教育或醫學,都可以運用所學的專業,為你所關心的議題提供解決方針。
階層升級可能會讓你離開專業領域,轉而從事你無法勝任的活動。但這並不代表你不應該參與政治活動,而是說每個學生都可以透過他在科學、人文、或藝術方面的專業知識,對社會做出貢獻。
敬業的人們在其工作崗位上發揮高度的技術與能力,是人類生活品質真正得到改善的原因。而造成個人對現狀不滿、產品與服務水準低落的原因,大多是因為有人滿心滿眼只想往上爬,不肯腳踏實地的做好手上的工作。
倘若「彼得專精術」能夠徹底落實的話,各個工作崗位上都是有才之士,屆時,每個人都能對社會做出獨特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