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跑去賣雞排、工程師賣滷味、碩士生搶考清潔員......,每每新聞報導這樣的案例,社會上不免又開始討論起「學歷到底有沒有用?」高學歷並非擁有絕對優勢的道理,其實人人都明白,但是學歷做為一種相當方便評價一個人的工具仍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就如在2、3年前成為話題人物的「雞排博士」宋耿郎,再回到校園演講時也懇切地建議年輕學子:「適性發展。」
擁有專業技能比高學歷更吃香
據人力銀行yes123公布的一份最新調查結果,調查1472位未滿40歲且已經具有正職工作的年輕人,在這之中只有13%的上班族認為「高學歷(碩博士學歷)」等同就業保證,換句話說,其實其餘高達87%的年輕人都不認同這樣的觀念。
再者,若單單用目前的薪資水準來衡量學歷的價值,調查顯示同樣的職務內容,有碩博士學歷和沒有高學歷的人相比,有高達30.4%的人覺得兩者之間的月薪根本「毫無差別」,整體來說,高學歷者則平均多出2882元。然而,有趣的是,調查同時也顯示,有將近5成、高達49.5%的受訪者認為,先前多投入時間和金錢取得更高學位,如今回想起投資報酬率卻很「低」。
值得注意的是,反過來說,調查發現有80.2%的人覺得,擁有「高技能」,也就試所謂擁有一技之長或是專業證照等條件,才是就業保證。而且以同樣的職務來衡量,有高技能的人才平均月薪可以多出4592元,交叉比對之下也發現,技術人才的薪資平均為42558元,比非技術人才的薪水30669元高出1.39倍。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學歷就畫地自限了!」今年32歲、從事金融投資顧問工作的莎莎感受很深刻,雖然擁有科大理工碩士學歷,然而工作環境中和身邊的同事卻幾乎都是台、政、清、交,或是留學歸國的高材生。不過從18歲開始就對證券市場很有興趣的她並不擔心,因為在學期間她就到處參加投資比賽、實習,先前業餘還在投資社團兼課,專業技能更為重要。
只看學歷不看能力也是22K幫兇
至於若以企業的觀點來看,雖然有21.6%的企業認為碩士學歷有加分,15.5%的公司認為博士學歷有加分,不過相比之下,高技能的人還是比較吃香,因為有高達85.6%的企業透露,求職者若有符合職缺的專長,會起很大的加分效果,其中還有43.1%的企業主表示,願意多付3000元給這樣的人才。
1966年時任日本Sony創辦人之一的盛田昭夫就在《學歷無用論》一書指出:「學校的秀才未必是社會的俊才,僅憑某某大學畢業,就斷定其人身價不凡,也是大錯特錯。」
然而50年過去了,這個議題仍舊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文憑主義是否式微,在不同行業別、職業別可能有不同的狀況。只有高中學歷,卻靠著自學成為資安工程師的吳伊婷認為,「極端一點來說,我們這一代已經證明『高學歷、高收入』是錯誤的,學生畢業只有22K、企業抱怨找不到可用的好人才所以只給22K,我們就這樣一直惡性循環下去。學校、社會教育是不是該教給孩子們多一點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大家好好想想自己要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