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危機後外銀看油價60美元 陳寶郎:沒那麼嚴重

國際油價

卡達外交危機發生後,國際能源市場價格蠢蠢欲動,5日到7日之間的危機爆發前後,布蘭特原油一度從49.47美元/桶上漲到50.12美元,天然氣價格也從2.98美元/百萬英熱上漲到3.04美元/百萬英熱,瑞銀(UBS)發布最新看法,「預估,西德州原油價格未來幾個月可望升至每桶60美元的位置。」但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維持今年2月提出的看法「每桶55美元上下3元」。

卡達國王塔米姆私下支持伊朗的言論遭到外洩,6月7日起遭到中東鄰近地區的巴林、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葉門、利比亞、馬爾地夫、模里西斯和毛利坦尼亞等9國陸續斷交,封鎖路上交通,引起國際能源市場一陣驚呼。

瑞銀分析師Leslie Falconio及Anita Yeh報告指出,危機發生後卡達股市應聲重挫,iShares MSCI 卡達 ETF於斷交事件當日大跌10%,為該ETF有史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報告也說,卡達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家,而新建的海運港口設施,可望使卡達的能源輸出不受斷交所阻礙。

卡達油產量小,對油價影響有限

瑞銀認為,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於上月延長減產協議,預期將減緩石油供給過剩的情況。並預估西德州原油價格目前約為每桶47美元,而未來幾個月可望升至每桶60美元的位置。

對此,台塑化董事長陳寶郎回應說,不論是天然氣或者油價都不至於受到太大影響,並維持自己在今年2月提出的看法,「今年除非有大衝擊,否則就是55美元上下3元,不會過60美元。」

陳寶郎受訪時說,卡達目前每日產油量約 50-60 萬桶,占全球每天約 9千萬桶的產量太小,對國際油價影響力微不足道。此外,卡達是全球天然氣出口第一大國,但是還沒大到主宰全球價格的程度,「你也可以跟澳洲買天然氣、跟美國買,太多地方都可以替代了。」

「只要它的海運不受影響就沒有什麼衝擊,這時候想要炒油價的人都是『禿鷹』。」他開玩笑的說,而且對油價影響較大的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減產協議的實際執行結果。有趣的是,2月時,外資高盛預測油價是每桶最高70美元,這次瑞銀則看60美元,然而今年以來,布蘭特原油最高56.81美元,西德州原油最高54.4美元。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