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有台灣漁商涉嫌賄賂海巡署基隆八斗子漁港安檢所幹部,在漁船出港安檢時放水,藉機走私漁獲到中國而被檢方收押。根據當地盤商分析,中國的禁令會讓國內業者在禁期內漁獲庫存增加,但只要中國禁令一解,需求量大增,價格就會大好,因為有利可圖,漁民才會鋌而走險走私漁獲。
海委會主委管碧玲表示,白帶魚、午仔魚、石斑魚,都是兩岸高經濟價值漁獲走私的大宗,長期以來,中國禁止輸入什麼項目,被禁的那個項目就會形成「兩岸走私產業鏈」主角。
中國禁運產品成為兩岸走私鏈主角
她表示,就像澳洲龍蝦,一被中國宣布禁止輸入,立刻就從台灣明目張膽、一路順暢地走私往中國最受矚目,後來的白帶魚、石斑魚、午仔魚也如出一徹。
管碧玲語重心長在臉書貼文表示,漁民的生計和走私集團的罪行,在中國的禁令之下綁成一體,兩岸走私產業鏈成熟,不只成為黑道的財源,也隱含國安的疑慮,「這些走私可以暢行無阻,背後都有海巡同仁執法困境在裡面!」
管碧玲指出,海巡署弟兄在執行勤時,常常看到漁獲是由「開著高級轎車的年輕小伙子」押貨上船的,此情此景不是偶然遇見,已經變成常態。
放毒再解毒?台灣嚴格執法竟促中國解禁
「我就任以後,立刻面對龍蝦走私沸沸揚揚的課題,我看到兩岸走私產業鏈的危機,決定要解決海巡弟兄長期面對的執法困境。在執法技術上,我指示發展漁業署、關務署、海巡署聯合線上執法;在執法效率上,我一方面要求海巡嚴格執法、全面移送;一方面要求財政部開罰、漁業署禁航。」她認為,只有三管齊下,才能掃蕩走私。
不過,管碧玲知道,嚴格執法也間接促成交易正常化,因為嚴格執法,兩岸漁獲走私的情況就會大幅改善,國家就增加數億罰鍰收入;但接著就有人開始在兩岸穿梭溝通解禁,第一個解禁的是白帶魚,現在午仔魚、石斑魚也解禁了,「但關鍵不是誰去溝通,而是有人放毒再解毒,要禁什麼項目、要解什麼項目,背後有一段看不到的故事。」
如果「走私大執法」的下一步就是「交易正常化」,實在令人很無奈,但這就是現況,在有心人的操弄下,這個兩岸走私產業鏈已存在多年,不僅是海巡署執法的困境,也是國家安全難以彌補的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