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戰的態度有些軟化了,收回一些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的威脅,他說部分國家可能被排除在下周宣布徵收關稅範圍之外。
根據《路透》報導,川普在4月2日將宣布開徵對等徵稅,當天他可能減免一些特定國家的關稅,但是川普政府官員周一(3月24日)警告說,形勢瞬息萬變,尚未做出最終決定,川普的關稅計劃仍不確定,重點關注貿易順差前幾大的國家。
川普:並非所有國家都要支付對等關稅
川普先前曾經發表聲明,預告對等關稅將於下周實施。然而,總統本周一「髮夾彎」,他說,並非所有國家都要繳納這些進口關稅。
川普本人將最終決定4月2日聲明的內容,他聲稱這是美國經濟的「解放日」。此舉旨在透過將美國關稅提高到其他國家徵收的水準,並抵消非關稅貿易壁壘,試圖縮小美國1.2兆美元的全球商品貿易逆差。
3月24日,川普在白宮表示:「我可能會給很多國家減稅,這是對等的,但我們可能比這更好。你知道,我們長期以來一直對很多國家非常友好。」
這與總統二月宣布互惠關稅時在自家社交媒體「Truth Social」所寫的最初內容不同。當時他曾表示,對外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將與對美國出口商品徵收的關稅相符。例如,如果從美國發送到英國的貨物按5%的關稅徵收,那麼從英國發送到美國物品也會按5%的關稅徵收。
2月份,他也打算對進口汽車徵收「約25%」的關稅,並對進口的半導體和藥品徵收類似的關稅,但在美國3大汽車製造商要求豁免後,他後來同意推遲徵收部分汽車關稅。
針對特定產業開徵的關稅將被推遲
在川普周一發表最新言論前幾個小時,《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白宮考慮根據產業限制互惠關稅的範圍,針對汽車、微晶片和製藥等工業領域的定向徵稅可能不會被納入考慮範圍。
《華爾街日報》和《彭博》稍早引述一位政府官員的話報導說,針對特定產業開徵的關稅將被推遲。
自今年1月20日就職總統以來,川普發起旋風式關稅攻勢,就一直伴隨威脅、逆轉和拖延的戰術,有時甚至在徵收期限前幾小時內就出現大逆轉,因為他的貿易團隊經常臨時制定政策。
目前為止,他已經對進口中國進口產品加徵收20%的新關稅,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全面徵收25%的關稅,並對因美國芬太尼過量危機而不符合北美貿易協定的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產品徵收25%的關稅。
川普的兩名高級官員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和白宮經濟顧問凱文.哈塞特上周表示,預計川普政府將在4月2日發布備受期待的互惠關稅公告,重點關注貿易順差最大、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較高的少數國家。
貝森特將這些國家稱為「骯髒15個國家」,計畫對這些國家課徵15%的進口關稅,而哈塞特告訴《福斯商業新聞》,重點將放在10到15個國家上。
川普政府特別關注15個國家
負責確定對等關稅的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一位發言人沒有立即回應置評請求,白宮發言人也沒有回應。
在一份公開徵求意見的文件中,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對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以及商品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的提案特別感興趣。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指出,阿根廷、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歐盟、印度、印尼、日本、南韓、馬來西亞、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瑞士、台灣、泰國、土耳其、英國和越南特別值得關注,這些國家占美國商品貿易總額的88%。
本周一在不同活動的另一個場合,川普表示,除了徵收對等關稅外,也將很快對汽車、藥品、木材和半導體徵收關稅。
川普的關稅計劃反覆無常,對整個經濟帶來不確定性,它傷害商界領袖和消費者的信心,導致股市暴跌,並引發人們擔憂經濟可能衰退和失業人數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