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核彈 國際秩序打掉重練 「新美國隊」醞釀中 台灣面臨雙重挑戰

貿易戰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任期開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核彈級」貿易戰,4/2他以「對等關稅」為武器,對全球發動無差別攻擊。這場戰爭不僅針對中國,更波及日本、韓國、台灣等傳統盟友,徹底打破了二戰後數十年建立的國際貿易秩序。

全球股市哀鴻遍野,台股7日創下史上最大跌幅,日韓、香港、中國等亞洲股市同樣血崩,美元暴跌,油價下挫,黃金價格則飆至新高。這一切,源於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宏大計劃,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試圖將全球國家重新分類,重塑國際格局。

川普的手術論與美中對幹

面對市場動盪,川普卻信心十足。週日他在前往佛羅里達州高爾夫俱樂部度假時表示:「市場將會興旺,股市將會大漲,國家將會繁榮。」他將美國比喻為「需要動手術的病人」,稱這場貿易戰是必要的「大事」。白宮堅稱,美國經濟最終將勝出。然而,全球各國因關稅戰遭受重創,市場擔憂經濟衰退即將來臨,投資人拋售高風險資產,轉向美國公債與黃金,導致債券殖利率下跌。

面對中國宣布也將對美進口商品加徵34%報復性關稅,川普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強力反擊,川普先提及這是對於中國長期以創紀錄的高關稅、非關稅壁壘、對企業非法補貼及長期大規模操縱貨幣之下,所加徵的新關稅,而川普也已警告,任何國家若對美國實施額外關稅作為報復,將會立即遭遇美方實施新的、更高的關稅懲罰。

全球分類新藍圖

川普因此要求中國政府在美東時間的8日前,撤回對美國商品34%報復性關稅,否則美方將在9日正式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徵50%的懲罰性關稅,並全面取消所有中方要求的會談。如此一來,中國累計稅率將高達104%,有學者直指,這等於是對中國實質「宣戰」,全球金融市場警鈴大作。

美中在關稅戰上對抗的分貝一路升高,但更令人矚目的是,川普不僅要重塑美國經濟,還試圖重新定義全球國家的角色。由荷蘭經濟學博士Joeri Schasfoort經營的知識型YT頻道Money & Macroy發布了一則長達23分鐘的分析《 Why Trump tariff chaos actually makers sense》影片上架四天,流量超過330萬次。

Joeri分析,川普拋棄冷戰時期美國將「盟友」(Allies)、「中立」(Neutrals)與「共產主義」(Communists)的三分法,重新將全世界的國家分類為:「附庸」(Vassals)、「中立」(Neutrals)與「敵人」(Enemies)。這一分類反映了川普對冷戰結束後的國際秩序的重新思考,也成為他貿易戰的核心戰略。

冷戰時代,美國將全球國家分為盟友、中立、共產主義三類。(照片來源/截自Money & MacroyYT頻道)

從冷戰三分法到川普新三分法

根據Joeri分析,冷戰時期,美國將全球國家分為盟友、中立、共產主義三類,其中  盟友就是像日本、英國、西德,這些國家在對抗蘇聯陣營時成為美國的堅定支持者,美國透過北約與美日安保承擔大部分國防支出。  中立則是如印度、巴西,選擇不結盟政策,避免完全倒向美國或蘇聯。至於共產主義就是如蘇聯、中國、東歐的國家,被視為鐵幕後的對抗力量。

不過冷戰結束後,蘇聯解體,美國已經不再願意單方面承擔盟友的軍事與經濟成本。川普認為,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已無法滿足美國的國家安全與經濟繁榮需求,必須進行「大改造」。現在的川普就是以對等關稅為槓桿,試圖重新劃分全球陣營。

川普新三法眼中的全球陣營分為附庸、中立、敵人三類,首先所謂的附庸,這類國家需全面接受美國的經濟、軍事與政治領導,加入以美國為核心的經濟區塊,共享市場與軍事保護,但也需付出代價,例如貨幣升值、開放市場,甚至在製造業上與美國協調分工。意思是奉美國為老大哥,好聽一點就是「新美國隊」。

川普新三法眼中的全球陣營分為附庸、中立、敵人三類。(照片來源/截自Money & MacroyYT頻道)

目前,越南率先低頭,英國、澳洲、東南亞國家未激烈反對,顯示其傾向成為「美國隊」的一員。日本與韓國雖受關稅衝擊,但長期依賴美國軍事保護,可能被迫妥協。

再來關於中立的部份,這類國家不願完全加入美國陣營,但可在特定項目上與美國合作,卻無法享受「美國隊」的完整福利。歐盟雖在工業產品上面願意讓美國零關稅,但川普要求歐盟需購買美國能源,可以看出歐盟目前對於川普對等關稅的態度處於曖昧階段,可能落入此類。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國若選擇不結盟,也可能成為中立角色。

然而,中立國需承擔更高的貿易成本,因美國可能對其採取更嚴格的關稅政策。

至於敵人,中國無疑是此類的代表。面對川普的關稅戰,中國馬上推出報復性關稅,顯示其強硬立場。從美國視角,中國近年在貿易、技術(如5G、AI)與軍事領域的崛起,已被視為對西方主導秩序的最大挑戰者。另外,與川普態度曖昧的普丁,若俄羅斯持續與中國結盟,也可能被劃為敵人。

川普新三分法的戰略意圖

對川普來說,關稅戰是大戰略,川普的全球新三分法不僅是經濟戰,更是地緣政治博弈。他利用關稅戰測試各國立場,區分「隊友」與「對手」。所謂的「附庸」國家其實就是「新美國隊友」,美國將對新隊友要求更緊密的經貿與軍事捆綁,打造符合MAGA目標的經濟區塊;對「中立」國家,美國採取靈活合作但不予特惠;對「敵人」,則採取全面遏制,甚至不惜動用技術封鎖與軍事壓力。

這一策略也隱含對盟友的「開刀」。過去,美國透過開放市場與軍事保護換取盟友支持,如今川普認為這種「讓利」模式讓美國製造業空心化、債台高築。他希望製造業回流美國,即使這意味著與日本、韓國、台灣競爭。對此,川普團隊內部分工明確:有人負責制定政策,有人負責執行,平時言論值得密切關注。例如,川普貿易重要智囊納瓦羅、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可能主導關稅細則,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財政部長貝森特的言論也應該多加留意。

二戰後秩序的崩解與美國的反思

其實川普透過新三分法重組美國隊,是可以理解的。二戰後,美國透過自由貿易與軍事援助,將歐洲、日本轉為盟友,並促成韓國、台灣等地的經濟崛起。2001年中國加入WTO時,美國延續既有成功經驗,開放市場並期待中國在經濟整合下實現「和平演變」,成為歐日般的盟友。然而,這一設想徹底失敗,學界稱之為「中國衝擊」。

在國家安全層面,中國共產黨利用經濟崛起鞏固一黨專政,並憑藉全球供應鏈的掌控力,影響他國政經與軍事決策。同時,美國製造業在全球化浪潮中持續萎縮,從二戰後近三成的占比降至如今不到一成,嚴重削弱軍工產業的支撐能力。經濟層面,國際貿易的均衡機制失靈,中國透過關稅壁壘、匯率操縱、產業補貼及智財竊取等手段,維持貿易失衡,導致美國經濟受害。美國中產階級與基層勞工的所得分配惡化,也成為川普崛起的社會基礎。

至此,美國透過國際貿易追求的目標—國家安全、經濟繁榮與盟友互惠—全面落空。中國被視為戰略敵國,美國開始反思這套國際秩序的缺陷。

貿易戰是台灣的雙重挑戰

對台灣而言,這場貿易戰帶來雙重挑戰。經濟上,美國製造業回流意味著台灣失去部分市場,並面臨競爭壓力。台積電等企業的股價暴跌,凸顯市場擔憂。政治上,若想加入「新美國隊」,台灣可能需接受新台幣大幅升值、消除貿易障礙、軍事深化等條件,但這是否符合長期利益?若選擇「中立」,則需承受更高的貿易壁壘。台灣必須重新思考與美國的產業競合關係,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利基。

川普點燃的關稅戰已重塑全球秩序。越南、英國可能成為「新美國隊」,歐盟或趨中立,中國則明確成為「敵人」。印度、巴西、俄羅斯的態度將是關鍵變數。台灣作為美國重要夥伴,需在這場經濟戰爭中找到定位。這場「手術」的結局,可能是美國的復興,也可能是全球經濟的長期動盪,而台灣的轉型之路,將是未來十年的必經挑戰。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