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委員:「聽到深澳是最後一座燃煤電廠這種承諾我都覺得很可怕!」

環境議題

深澳電廠闖關環評委員會成功,過程引發諸多爭議,在這次深澳電廠案例之中,還有沒有其他問題需要正視?對此,《信傳媒》訪問到當時也是環委之一的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王价巨,他直言:「台灣政府都沒有政策風險評估的意識。」他認為不願意從風險端切入,就要準備好做不完的危機處理,對於沒有風險意識的政策,那勢必會引發諸多爭議,也會造成政策落實延宕。

《環評法》得重新釐清

談到這次深澳電廠的問題,王价巨站在環委角度,舉出三點未來還待解決的問題。首先,《環評法》的法律見解得先釐清。面對《環評法》無法阻止12年前通過的環評,讓人相當傻眼。12年前的環評,當時PM2.5沒納入考量、居民健康風險評估也沒有,有諸多問題

「現在不管是政府,還是民間的案子,全都先直接送來環評。」王价巨說,但送來環評的案子就是明顯有問題,「主管機關沒有自我審查機制,造成來到環評這關時都過不了,但還是一直送審,最後顯得好像是環評在阻擋時程。」這次深澳電廠倘若退回補件處理,開發單位也有可能只是再把文件整理好,沒有實質回應就再次送審,無限循環。甚至是通過環評後,卻一直沒有蓋的案件,放著很久,想蓋的時候才再來做環差的各類「殭屍案件」。「把這些殭屍案件都整理出來,就能知道《環評法》該修正的地方在哪裡。」王价巨說。

防波堤計畫得重啟環評

針對深澳灣外將設置的新防波堤計畫,因為會影響洋流、改變生態環境,對此在會議上有當地居民、環團、環委等,皆提出需重辦環境影響評估的質疑,台電至今仍都沒有回應,王价巨表示:「除了機組改變之外,卸煤碼頭也改變,這部分倒是完全沒有辦法說明是否較原先更好,也完全沒有回應委員問題。外界大家都把焦點放在機組改變數字是否比較好,忘記卸煤碼頭換位置也需要完整評估好壞了。」

官派環評委員都是委託代理出席

說到那天來參加會議,並參與最後投票的環評委員,王价巨說:「這個委員制度需要改。」依據環保署「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組織規程」規定,環評委員會設置委員21人,除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由環保署正副署長擔任以外,另外有關機關代表5人,其餘委員14人,讓具有環境影響評估相關學術專長及實務經驗的專家學者擔任。「可是這種背後有政府政策壓力的案件,官派的環委能說反對嗎?」王价巨反問,他認為以後這種政府案子,官派委員可以列席發表言論,但參與投票或許就得迴避。

這次台電一直用2025的非核家園政策來當蓋深澳燃煤電廠的動機,似乎若不支持的話,就會違背這項蔡英文政府的政策,「但是安全不能打折、健康風險不能打折,2025政策不能反過來要求環委要為此做考量。」王价巨說道,如此一來會變成這些專家學者為政府背書的詭異情況,「到底2025政策關我什麼事,我在乎的是會不會造成環境、人民健康受害。」他說。

但根據這次結果顯示,環委們能否擁有真正的獨立審查權是個問題,在官派委員以及上面政府的壓力下,似乎不太可能能真正擺脫政策,來履行自己的專業,並達到效果。

缺少風險管理意識的政府

聽到深澳是最後一座燃煤電廠這種承諾我都覺得很可怕。」王价巨說,災害風險管理是他的專業,整體深澳燃煤電廠不論是技術上的風險,還是政策風險,台電、經濟部似乎都沒有做好完善評估,「如此一來,第一,很容易遇到爭議;第二,一遇到爭議,就得花很多時間來解決。」他說,台電一直著力在深澳燃煤電廠的技術上風險,但仍沒有給出完好交代,譬如北北基市民的健康評估、防波堤所造成的海陸生態影響評估等,甚至連可能的別種替代方案也沒有。

「最氣的就是台電一直說燃氣會爆炸,所以不能用燃氣發電,然後拿當地居民很害怕深澳旁邊中油的儲氣槽為例,那我想問,台電跟中油不都是同一個經濟部的嗎?你自己拿左手打右手?」王价巨說,點出台電的矛盾,並且可能有誤導民眾之實,「不管是燃煤、或是燃氣電廠,都有爆炸的案例,台電該做的是對所有的風險提出評估,而非輕易誤導民眾。」他說,深澳電廠有無其他可能性?台電完全沒有提出好好討論,似乎只想一昧地用燃煤闖關。

「如果政府只相信經驗判斷,繼續偏好喊價式的「速食」政策,單純的只有技術評估與政治應變,不願意培養政策風險管理專長的內部幕僚,就只能用欺騙和喊價轉移焦點,洗臉只是常態,更大的代價就是社會的撕裂與信任的喪失。」王价巨在臉書寫下這段警惕,希望政府能正視環保署、環境委員會的困境,也能具備風險意識,才不會每項政策都只能「用喊的」,出包後也只能「用辯的」。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