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選戰「麻花」般糾纏,開票結果竟史無前例開到凌晨2點半左右才結束,最後無黨籍柯文哲僅以58萬820票,打敗國民黨丁守中的57萬7566票,險勝3254票,至於民進黨姚文智則拿下24萬4641票;丁守中陣營痛批中選會與台北市選委會合謀操作棄保,接著立刻動身前往台北地方法院,提出選舉無效訴訟。
柯文哲得票數相較於4年前驚人的85萬票,整整掉了27萬票,得票率從5成7掉至4成1,顯然少了民進黨的支撐,柯文哲不僅打得苦,更是贏得不夠漂亮。
白色力量只讓藍綠高牆稍微傾斜...
今年台北市長選戰是繼1994年來,第2度出現三足鼎立局面。原本選情冷清的台北市在最後關鍵時刻,被突然吹上北部的「韓流」撼動,加上金馬獎意外掀起的統獨論戰,一瞬間讓藍綠軍各自歸隊,拚連任的柯文哲勝選關鍵完全取決於姚文智的得票數多寡。
柯文哲2014年挾著白色力量崛起,卻在4年後的今天碰上藍綠夾殺,又一次的三足鼎立讓柯文哲從原先的藍綠、中間選民通吃,變成藍綠夾心酥,選情從一開始的備受看好,到後來的危機連連甚至告急,除了要鞏固好中間選民,還得從藍綠拉走一些淺色選票,才能坐穩市長位子。
除了1994年的陳水扁,台北市都是國民黨的囊中物
一直以來,台北市傳統政治版圖就是藍大於綠,始終被視為是藍營票倉,唯有在1994年,台北市從院轄市改制為直轄市後,首次的公民直選市長中,當時民進黨派出的候選人陳水扁以43.67%的得票率,打敗新黨候選人趙少康的30.17%,以及國民黨候選人黃大洲的25.89%。
但在此之後連續4次的台北市長選舉都是藍綠對決,且一面倒都由國民黨奪勝,包括1998年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51.13%打敗競選連任的陳水扁;2002年馬英九更以64.11%的高得票率,擊退民進黨候選人李應元的35.89%,順利連任成功;後續2屆的選戰中,民進黨前後派出候選人謝長廷與蘇貞昌,都不敵國民黨候選人郝龍斌過半的得票率。
還記得柯文哲用85萬票擊退連勝文的「樓地板」嗎?
從1994年到2010年的5次台北市長選舉得票率來看,民進黨的基本盤都維持在4成左右,而國民黨則有5成多左右,直到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出現了極其微妙的變化,綠白合作推出政治素人柯文哲,打敗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其中柯文哲狂奪85萬票,拿下57.16%得票率,不但已經勝過歷屆每位民進黨候選人所拿下的得票率,更成了歷任台北市長選舉第2高票,僅次於2002年馬英九的87萬票。
反觀連勝文當時僅拿40.82%,被視為國民黨在歷來台北市選戰中的「樓地板」。柯文哲當時能打破過去民進黨的基本盤,拿下5成7的得票率,除了直接吸收綠營選票外,更大一部分票源是來自厭惡藍綠的中間及年輕選民,才能一舉打破台北市的政治格局。
流失的票去哪了?
而面對生平第2場市長選戰,柯文哲好整以暇到選前最後倒數10多天,才請假投入選戰,雖然柯陣營幕僚稱,柯文哲是故意把選情打冷,把今年選戰視為一場大型社會實驗,但細究選戰從開打以來的冷到熱,中間插入諸多事件、因素環環相扣,都是實實在在影響選情的原因。
柯文哲過去的「兩岸一家親」言論宛如緊箍咒般,鎖住他不放,兩岸立場始終擺盪不定已經讓藍綠軍有些躁動,接著從聲援婦聯會失言風波,到競選總幹事小野助攻民進黨陳其邁,更是讓藍綠選民都霧裡看花。正當藍綠軍處茫然之際,「韓流」效應開始外溢到各縣市,連遠在北端的台北被捲了進去,藍軍逐漸凝聚的氛圍讓丁守中得利,聲勢翻漲追上原本遙遙跑在前端的柯文哲。
藍綠軍歸隊,左支右絀的柯文哲只能搶淺色選票
藍白打成五五波之際,始終未居末段班的姚文智在最後關頭,猛打國家認同牌,不停進攻金馬獎統獨爭議,逼得柯文哲再對兩岸一家親言論表態,還加碼在選前請辭立委,展現破釜沈舟、背水一戰的決心,不僅激出深綠選民憤慨的心,也召回部分淺綠軍,民進黨最後更傾黨政之力,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賴清德使勁輔選姚文智,都徹底加深且加速綠營支持者凝聚。
種種變數突然加進北市選戰,恐怕都是柯文哲始料未及的。沒有了2014年民進黨在背後力挺,借將打出一場漂亮的仗,柯文哲今年選戰靠著他口中的「史上最弱團隊」,在「韓流」影響、空優不如以往,又沒有強力陸軍打組織戰的情況下,這場仗打得比4年前還苦上好幾倍在所難免,加上選舉行程起步得晚,最後幾天狂掃街催票也催得不如預期,柯文哲最終票數被丁守中緊咬,似乎也就不意外了。
總統路斷念?綠白關係下一步?
然而,一直以來,柯文哲攻不攻總統大位始終是外界關切焦點,但從這次北市選戰結果看來,柯文哲的白色力量顯然有些乏力,2020直搗總統的可能性或許極低,更可以說是直接斷念。
至於分分合合的綠白關係下一步要走向何方?從小野事件到柯文哲太太陳佩琪逛台中花博,都悄悄點燃綠白合作的可能性,但要注意的是,無論這是不是柯文哲釋出向綠靠攏的訊號,經過這次選戰的洗禮後,綠營會如何處理這段關係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