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正緊鑼密鼓節節升高對抗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月20日突然前往江西視察稀土產業;9天後中共黨媒「環球時報」稱稀土為「北京的王牌」,這是貿易戰開打一年半以來,唯一被中國以「王牌」形容的反制武器!
中國具備打「稀土戰」本錢?
中國稀土蘊藏量佔全球36%,由於工資便宜且對環保要求度寬鬆,1990年起開始政策性傾銷,每公斤便宜到個位數,導致各國正待起飛的稀土業不堪削價競爭紛紛倒閉,從此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大稀土生產國及最大輸出國,佔世界出口總量80%,壟斷了全球加工和供應鏈,連早先最大稀土出產國,當今科技霸主的美國,逾90%稀土都得送到中國加工精煉。
此外,中國在碳酸鹽和磁鐵等加工品佔有率甚高,與其資源不成比例,尤其製造電動汽車磁鐵或核反應堆燃料棒不可或缺的鏑成品,佔有率更100%。特別是自2011年起,號稱有100位專業博士從事技術研發的中國,稀土專利已激佔世界逾半以上,遠遠領先其他國家,具備了打「稀土戰」的本錢。
6月4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召開稀土行業暨專家座談會,建議提高對金屬出口控制;官媒新華網再度暗示中國有意切斷對美關鍵供應,據信或將集中於美國最為依賴之用於國防軍工、精密科技的「重稀土」上。
接著8月26日,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資源稅法」,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根據新法,輕稀土選礦稅率7%~12%,中重稀土20%。而9月1日中國加徵5%進口關稅商品中,即包括各類「稀土金屬」。今年5月川普將中國 2,000億美元輸美商品稅率由10%提高到25%後,中國報復性地宣布將美國進口稀土關稅拉高到25%,為「稀土戰」揭開了序幕!
美日澳鐵三角組「稀土聯盟」聯合抗中
8月初川普宣布對中「剩下的所有輸美產品」徵稅,其後清單中卻悄悄排除了原料藥與稀土兩大類商品,顯然有意避開敏感的稀土議題;那設若中國發動「稀土戰」斷供,美國是否束手投降?
9月3日,澳洲政府發布報告,公布了由十餘家礦業和金屬企業提出的15個稀土和關鍵礦產,開發總成本57億澳元。項目涉及稀土、銻、鎂和鎢等,旨在與美國聯手應戰中國在全球稀土市場的支配地位。
澳洲國防部長Linda Reynolds表示:關鍵礦產行業對於國防至關重要,這意味擁有安全的供應源非常關鍵,特別是考慮到現今的地緣政治逆風,政府正與企業合作,確保政策有利於鼓勵擴張;她並透露,澳洲和美國最近的部長級磋商詳細討論了稀土供應問題,澳洲與英國也同樣有過此討論。
似乎,包括鈷、鎂、鎢等關鍵礦產已被推向了美中貿易戰的旋渦,為防範此前中國警告可能會切斷關鍵礦產供應的危機,澳洲與美國去年就合作提煉、加工和開發稀土簽署了協議。
澳洲擁有至少40%的已知科技金屬礦藏,是全球稀土第二大產國 ,也是世界最大鋰供應國;鋰是製造電動汽車電池的核心元素。但分析專家卻就稀土開發、關鍵礦產與建立煉製廠所需成本及面臨的挑戰提出警告;美國稀土礦業Molycorp即因不堪中國稀土傾銷,負債11.72億美元後於2015年倒閉。
所幸翌年全球最後一家大型非中國稀土供應商Lynas Corp,與國有的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礦物資源機構JOGMEC等達成債務重組協議,注資2.5億美元後獲得挽救,日本也成了該公司最大客戶;Lynas 5月底時曾宣佈將與美國德州Blue Line公司成立稀土萃取分離廠,2021年即可在美國自家加工;佔全球稀土市場10%產量的Lynas,先後已和美、日產業聯盟,以積極突破中國稀土獨大的決心。
稀土已成先進科技不可缺的仙丹靈藥
稀土共有17種化學元素,全球已知礦脈有1.2億噸,礦藏並不稀少,但因多呈倆倆共生之合金狀態,且難以單獨分離,加以分布遼闊,又甚少集中於經濟規模的礦區,故早期被誤為稀土。稀土的開採、濃縮較簡單,真正困難是在分離技術。
稀土的價值在於其作為改性添加元素時,能顯著擴增金屬或其他材料性能,提高強度、耐磨性、延展性和抗腐蝕性等作用,被喻為「工業維他命」而廣泛用於提升傳統產業升級改良或高科技產品開發突破,以及先進國防工業等;因用途廣泛,附加價值甚高,不斷開創出新領域,產業競爭力不少取決於稀土科技的突破;正確形容,稀土應是「科技工業的仙丹靈藥」!
關鍵作用極大,用量卻甚少的稀土,每年貿易額加總不過3.5億美元,除美中澳三國,各大洲皆有礦脈;美國地質研究所2017年預估,全球稀土礦藏,中國4,400萬噸、巴西2,200萬噸、俄羅斯1,800萬噸、日本1,600萬噸,數量都很可觀。
惟陸地稀土礦從發現到產出至少需10年,日本發現的海底稀土開發難度更高,因海泥稀土密度不到1%,光開採1,000噸稀土,就需挖掘逾100萬噸海泥,工程浩大。
中國出口的稀土30%都外銷美國,美國去年稀土進口800萬美元,遠低於日本的3億美元,主要因日本係高科技零組件供應大國,而美國電子製造業多已外移,進口的大宗反是煉油廠所需之廉價、易造的稀土催化劑。換句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先遭殃的是科技供應鏈上游的各國零組件廠商,其後才是美國及連帶受創的中國自家業者。
尋求替代基地,防斷供及確保戰略領先
話是這麼說,但談談打打的美中貿易戰要全面戛然叫停目前尚無跡象,設若長期僵持,一旦中國稀土斷供,勢必衝擊美國,同時激盪貿易戰惡性對抗,加深國際間對貿易戰與科技產業未來發展的恐懼;為防變故,美國終究需要諸多替代生產基地,同時保持戰略領先。
習近平5月巡視稀土業後,美國參議院即提案鼓勵發展本國稀土供應商,6月初獲得通過;5月29日美國國防部提交聯邦計畫書,尋求撥款提高美國的稀土產量。6月4日商務部公布報告,詳述美國在確保關鍵礦產供應策略,如加強與日本、歐盟和澳洲盟友的貿易關係,採取前所未有的行動確保美國關鍵金屬不會被斷供;報告詳列61項建議包括探勘、放寬採礦規定、提高國內產量、縮短採礦申請時間,以及促進近海資源開發等。
6月5日,美國國防部與非洲及其他全球稀土供應國家召開戰略會議,包括英加二國於馬拉威合資的礦產探勘開發公司及蒲隆地公司等都與會參加。6月21日川普和加拿大總理杜魯道會晤後,下令相關部會制定美加「關鍵礦產」合作計劃。
7月11日國會議員提出支持美國稀土生產法案,包括准許稀土投資者共建合作關係,且不受「反托拉斯法」規定。7月22日川普總統進一步引用了具69年歷史的「國防生產法」(DPA), 下令國防部著手生產用於消費電子、國防軍事和醫學研究的大量稀土。DPA允許總統優先考慮原料,設備和服務合約,以確保建立國內的產製能力。
處身「科技冷戰」時代,台灣戰略何在?
為防被中國稀土斷供,7月31日川普在白宮會晤了蒙古總統巴特圖勒嘎,雙方論及自由貿易協定和在蒙古合作包括稀土等礦業投資,將兩國提升到戰略夥伴關係。8月8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Mark Esper首度出訪即前往蒙古,與該國防長會晤。美國家地質局2009年數據顯示,蒙古稀土儲量3,100萬噸,佔全球總儲量16.77%。
8月18日川普坦承,基於戰略考量他的確想買下丹麥的自治區Greenland;格陵蘭估計蘊藏3,850萬噸稀土氧化物,雖然超級大島沒買成,但在「留島不留寶」原則下,格陵蘭仍跟美國就稀土開發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可望在當地進行稀土投資活動。8月下旬,川普最仰賴的美國稀土龍頭企業MP公司執行長Michael Rosenthal悄悄來台尋求合作夥伴。
面對中國的稀土優勢與威脅,美國千方百計想招設法應變,除了重啟國內採煉,同時積極於全球開礦,反中議員更提出成立「稀土壟斷聯盟」的議案;照傳統方式,美國若要重建稀土產業鏈,至少需要3年時間,惟以美國科技和川普的行事效率,或許會提前;特別是為了因應「稀土戰」和防範斷供,以及重新鞏固關鍵金屬的競爭優勢,美國快馬加鞭,合縱連橫積極佈建之歷史性的全球「稀土聯合陣線」,已隱然成形!
貿易戰儘管有如砲聲隆隆,殺聲震天的原野戰、防線戰,破壞性雖怵目驚心,直接、具體,但畢竟是雙面刃,終有落幕之時;「稀土戰」則如街頭巷戰,間接、無形,然一旦落後居於劣勢,影響深廣,且翻身逃命不易;尤其科技日新月異,以稀土元素為核心的科技競爭,永無盡頭之日。
面對這場「科技冷戰」時代的降臨,科技下游重鎮的台灣,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尋求如何的定位,以及淬鍊哪般的戰略?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