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6點已經到了下班時間,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位於立法院中興大樓的辦公室仍然人來人往,這幾天來找她的陳情的有民眾、有醫界、也有健保署官員,他們都是為了這幾天的爭議話題「自付差額醫材將訂定上限」而來。
健保署日前公告民眾「自付差額醫材」將訂定上限,預計8月上路,此消息一出引起醫生群組全面反彈,甚至出現了醫生、健保署、看病民眾三方各說各話的局面,反而是受影響最大的大型醫療院所靜悄悄都沒聲音。
醫材事件考驗醫院、醫師、病人三者間信任關係
現在健保署說,會在這時端出調整醫材上限政策,主要是因為醫材自費引發的亂象,接到民眾的投訴及反應越來越多,已經到了健保署不得不處理的地步了。但醫生們擔心是,這個政策一實施下去,未來較新、較好的醫材的會退出台灣,更可能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況,最終受害的會是民眾。
不過也有人認為,醫院、醫生是「自付差額醫材訂定上限」的利害直接關係人,是不是能有更客觀的聲音來向民眾說明,到底這個政策應該怎麼調整,才能真正保護到民眾就醫的權利,這時曾經在台大醫院臨床第一線擔任護理師長達29年,看盡大醫院裡頭形形色色光怪陸離醫病現象的蔡壁如,應該是目前立法院中最有資格針對這個議題發表意見的立法委員之一。
最有資格針對醫療事件發表意見的立委
「他們寫的這一大堆法條文字,不只民眾看不懂,連他們自己都沒辦法講清楚」,蔡壁如直呼,其實政策爭議不大,但是健保署的說明大家根本聽不懂,現在臉書上訊息紛亂,整個政策更加說不清楚。「雖然醫界確實有人不滿,但說成強力反彈,恐怕是誇大其詞。」蔡壁如說。
由於醫界在社群媒體上聲量很大,一般民眾看到醫生反彈的這麼厲害,都以為是健保署這個規定下來,未來自費醫材就會被訂下價格天花版,網紅們更以「國產車」、「進口車」來比喻,砲轟健保署為何要規定「賓士車」跟「裕隆車」只能「一口價」,這時蔡壁如翻著桌上厚厚一疊健保署相關法令跟《信傳媒》記者解釋,一時間彷彿蔡教授上身。
蔡壁如認為,就這件事情來說,健保署有四個地方沒有講清楚,才會引起軒然大波。
一、全額自費醫材設天花板?事實是:健保部分給付才規定
首先,她解釋,目前醫療院所使用的醫療器材可以分為「健保全額給付」、「健保部分給付」和「健保不給付」三大類,而這次健保署其實是針對「健保部分給付」的差額自付部分訂出上限,對「健保不給付」,全額自費醫材的部分,並不包括在這次的討論範圍內,但因為健保署沒有說明清楚,而造成外界的誤會,所以才會引起軒然大波。
二、健保部分給付醫材都限制?事實是:只針對8大類,爭議較多是人工水晶體
再來,釐清了這次健保署僅是針對「健保部分給付」民眾自付差額的部分訂出了上限,並依照醫材的不同功能,設定不同的天花板,「所以並不是以一口價來限縮醫材價格。」蔡壁如說。
而這次限制的醫材,只有8大類、針對的僅有心臟內外科、眼科以及骨科包括有:人工水晶體、特殊材質生物組織心臟瓣膜、淺股動脈狹窄塗藥裝置、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特殊功能人工心律調節器、複雜性心臟部整脈消融導管、特殊材質人工髖關節、調控式腦室腹腔引流系統。
對於健保署這樣的做法會不會導致醫材「劣幣驅直良幣」?蔡壁如說,在規範的8大類當中,只有人工水晶體惹議,其餘項目的廠商她幾乎都有接觸,這些廠商不只沒意見,甚至願意降低價格來符合健保署規定的上限,較多爭議都在攸關眼睛手術的人工水晶體。
蔡壁如表示,人工水晶體的價差主要在於國產與原廠進口的差別,由於國產不需運費,價格當然比較優惠,但品質也不差;只是台灣民眾往往有價格高代表品質好的觀念,但其實在相關醫材品質上,「老百姓不用擔心」。
三、設天花板會降低醫材品質?事實是:恐降低國際大廠新品進台灣意願
此外,蔡壁如強調,其實只有1、2家廠商超過健保署訂定的上限,沒必要認定價格天花板政策會降低醫材品質;倒是相關機制可能使未來國際大廠推出新產品時,降低進入台灣市場的意願,這部分值得多加討論。
只是健保署想要用價格天花板來使具有公共性的健保醫療器材,讓相對弱勢民衆也可以享受到,同時想要處理價格混亂的問題,其實立意良善。不過價格天花板真的能保護到消費者嗎?
以人工水晶體為例,蔡壁如指出,眼科診所的醫生都不多,且要裝人工水晶體的速度很快,熟練一點可能20分鐘就裝完了,若推銷病患較高價的器材,有時候價差能到3倍以上;也就是説,若有醫生想要「暴利」,絕對有辦法做到。
蔡壁如坦言,民眾被醫師「敲詐」而花高價自費醫材的現象相當嚴重,政府確實應該介入,只是醫材的價格天花板是否為最適當的方法?
四、設天花板能幫助弱勢?事實是:把自費醫材比價網做得更親民比較有效
蔡壁如肯定健保署推動價格天花板的政策的良善立意,除了讓相對弱勢民衆也可以享受到,同時想要處理價格混亂的問題,但蔡壁如認為,此政策能否達成這個目標,「有待觀察」。會提出這樣的質疑,是因為目前推出的方案,仍舊讓醫師有漏洞可以鑽。
蔡壁如指出,目前8大類醫材當中,又依照不同的功能設定不同的價格上限,像是人工水晶體中,又分成6個項目,其中最便宜的類別,擬定民眾自付的上限為2萬4525元;最貴的則是7萬5883元。
「醫生叫你裝A,你敢說不要,我要裝C嗎?」蔡壁如表示,設定價格天花板後,醫師仍可透過建議病人裝功能較多的器材,來使用高價醫材,因此她對健保署提出這個政策之後的效果打了個大問號,尤其現在惹出這麼多爭議,健保署已經因解釋不清,挨罵了一頓;若推出後還無法解決問題,豈不是做了白工。
蔡壁如強調,問題的癥結主要還是在醫師與民眾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民眾不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樣的器材,變成只能聽醫生的話,健保署必須思考如何減少認知上的差距。她建議,讓目前架設的自費醫材比價網變得更「親民」一點,在器材功能描述上,使用民眾看得懂的文字,否則給予的幫助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