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材風暴下一步》健保年虧損超過3百億 陳時中想改革 蔡英文會挺他?

醫療政策

喧騰兩天的「醫材部分負擔設限」的健保新政在週六(13)日突然喊停,甚至幾近胎死腹中,衛福部從部長以下相關決策官員黯然神傷,政壇上傳言,這是因防疫而紅透半邊天的陳時中步下神壇的第一步。

這起引發爭議的公共政策,在於發動者是當紅衛福部長陳時中麾下的健保署,在國內疫情稍歇就將急於推出「醫材部分負擔設限」改革方案,於是驚動了利害相關的各界。

步下神壇,「順時中」成過去式

已經許久不曾對內政特定議題發表意見到總統蔡英文急著當天下午就在臉書喊話,下令行政院長蘇貞昌和陳時中緊急研商,做善後處理。13日下午陳時中主持會議,邀各界代表出席,做出暫緩實施的結論,蔡英文也隨即在晚間臉書表達肯定之意。

甚至15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受訪時都不忘批評衛福部,政策形成過程應充分溝通,才不會被誤會或思慮不周。不同於防疫時期大家都想沾光,顯然這次的醫材風暴,在關鍵時刻府院高層都「逆時中」,不約而同給陳時中「蓋火鍋」。

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認為,這具體説明了誰才是老大,誰説了算。

游盈隆表示,這項健保改革倡議,根據健保署決策官員的說法,立意良善,是站在一般民眾的立場,保障消費者權益,避免被廠商或利害關係人不合理剝削。但立刻引起醫界強力反彈及杯葛,甚至驚動蔡英文總統,半路攔截,最後終於束諸高閣。再者,因這項健保改革推出時間很短,一般民眾來不及瞭解,就已鳴金收兵,也沒能形成有利改革的意見氣候。

疫情減緩,蔡、蘇抓回主動權

從這個短命公共政策的推出到結束,游盈隆認為有簡單三點值得注意:

第一、「順時中」已成過去,「逆時中」方興未艾。順時中已成過去,主要是因為防疫聖戰已經階段性結束;而在非防疫領域,陳時中並非無所不能,他開始會有挫折感,甚至很快會有一種深沈的無力感,因為,他畢竟只是蔡英文執政團隊的一員,層級比他高、權力比他大的大有人在。

第二、陳時中當紅,而且紅得發紫,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也因為這樣,不乏有好事之徒聲稱,他未來可能參選台北市長、新北市長、甚至參選總統等等,但這些唯恐天下不亂的預測,坦白講,只是亂點鴛鴦譜,亂扯一通。一來,陳時中未必有參選的意願,二來,民進黨內想爭取參選上述那些職位的人如過江之鯽,俗語說:「生吃都不夠,還想要晒干?」,真的是想太多了。

第三、台灣已經過三次政黨輪替,已經有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民主政治體系。民主政治就是多元民主政治,各種利益團體爭相透過立法過程爭權奪利,強者出頭,弱者飲恨,是很常見的事。「醫材部分負擔設上限」所引起的爭議,和13日會議之後最後的妥協,就是一個好例。

醫材風暴是醫界對健保的怨氣大爆發

其實,這次「醫材部分負擔設限」反彈的大概有三種人,除了利益團體反彈外,醫界也幾乎一面倒全面大反彈。一位醫界人士表示,反對的醫生很多都沒看清楚到底這個政策是什麼內容,但就討厭政府管收費,也是對這幾年健保體制不滿的怒氣大爆發,還有一種反對的就是本來不爽陳時中的,這些後來都一起來湊熱鬧「逆時中」。

細看這一次推出八大項受影響的眼科、心臟科,相關受影響的科目醫師,並不是全面持反對態度。一位相關科系的醫師認為,這個改革方向上大致是正確,只不過訂定上限的方式及過程太粗糙。

另外,要辨別高階醫材的功能差異,必須要仰賴專業意見,但健保官員並無此能力,同時也未與專科醫學會充分溝通,定價用一刀切並不恰當。

此外,最近各醫療院所才因武漢肺炎影響收入驟降,元氣未恢復,在這個時候,並不是處理這個案件的適當時機而且也沒有急迫性。最後醫界認為,陳時中應當優先完成健保費率調整的歷史任務,才是正確的大方向。

沒人敢碰的「下台議題」,他卻想改革

就在醫材風暴爆發的同一週,健保局(現為健保署)前總經理張鴻仁才舉行了《2030健保大限》新書發表會並舉辦論壇,張鴻仁在發表會上說,近年因健保財務問題頻傳,「健保會不會倒」也成為他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他強調,由於現在隨民眾所得提高、對醫療需求增加,以及人口老化、醫療科技進步等因素影響,醫療支出一定大於經濟成長,因此健保最初規劃時就在法令中明訂,健保每5年就要精算一次並計算平衡費率,每5年就應調漲保費。不過健保實施25年下來幾乎沒人敢「漲」,只調漲過2次保費,尤其對於調漲保費的官員,幾乎都得面臨下台的命運。

張鴻仁甚至說,愈來愈多年輕醫師受不了低廉的健保給付,受不了「心臟按摩比腳底按摩便宜」,因此他認為健保再不改革,最後恐怕走向「階級化」,依照經濟能力分為頭等艙、商務艙、經濟艙,讓經濟能力好的民眾付多一點、選擇更好的醫療,才可能兼顧醫病雙方權益。

回頭來看健保的財務狀況,根據健保相關財務統計資料,自2016年將健保費率從4.91%降至4.69%,2017年起首次出現赤字、虧損98億元,2018年虧損擴大至266億元,2019年更近一步擴大至337億元。

健保年虧損超過3百億改革刻不容緩,但蔡政府挺得住壓力?

在收入不變的情況下,支出卻逐年攀升,今年光是第一季虧損已經高達75億元,今年估計虧損超過300億元絕對是跑不掉的數字,這顯示健保財務愈破愈大洞,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其實,不久前防疫光環正盛的陳時中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曾說,健保的安全準備金從明(2021)年開始就會低於1.5個月健保支出,因此他計畫在最快的時間讓民眾瞭解提高費率的必要性,並達成共識。

只是現在他才剛剛試水溫端出一個「醫材部分負擔設限」就被高層「蓋火鍋」,後續健保費率更動牽涉的範圍更大、牽動的利益團體更多,壓力一定會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而來,對於牽動範圍比年改還要廣的健保改革,除非蔡政府真的有決心要面對,高層願意力挺,否則一有爭議就喊停,輿論不討好就落井下石,有再多的「陳時中」恐怕也不夠用。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