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重彈舊調 把日期改成2017重新上架

兩岸

2017年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120日在北京召開,相較過去慣例在一月底、二月初舉行,今年召開的時間點恰好是在美國總統川普就職日(台灣時間21日的凌晨)的前一日,別具意義。當然,一年一度「對台工作會議」的重要性不在於舉辦的時間,而是會議所透露的訊息及談話內容,畢竟這是中共最高層級的對台工作會議,包括黨、政、軍及各地涉台部門負責人都要參加,每年會議的內容鋪陳多集中在過去一年對台工作的評價,與未來一年對台政策的基調與方向。

2016年,中國對台工作的確面臨不同過去八年的困境與挑戰,外在環境有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台灣再次政黨輪替由民進黨取得中央執政權,以及川普如黑天鵝般贏得美國總統大選;除此之外,中國內部環境也有微妙的變數,今年秋季即將舉辦的中共十九大會議,這是每五年會舉辦的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第十九屆的領導班子,這涉及黨內權力的人事布局,以及下一代的領導接班。

因此,隨著十九大的時間逼近,中共內部的鬥爭將會日漸白熱化,有論者指出台灣問題可能會在這階段中被犧牲為內部壓力的輸出口,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換言之,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的對台工作會議會維持去年的基調,沒有意外尚屬合理,畢竟缺乏新意的保守論述才是最為安全的選擇。

複製2016年的老調,貼上2017年的標籤重新上架

事實也是如此,比對去年與今年的內容,從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同時也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的會議講話來看,以及綜觀中國官媒的評論調性,猶如複製2016年微調後再貼上成為2017年的論點,毫無新意可言。

從已公布的訊息顯示,習近平依舊沒有出席,仍由國務委員楊潔篪主持會議。會議內容除了盤點過去一年的工作績效之外,大多是老調重彈的大政方針,包括「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和「反對、遏制台獨的分裂活動」等立場,甚至再次提到「團結台灣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黨、團體和組織」,繼續施行「差別對待、非藍即綠」的策略手法,未來一年「九二共識」聯盟依舊是統戰工作的重點。

當然,今年的工作會議也不全然毫無研析的價值,還是有一些值得觀察的變化,從中可以看出中國對台政策的內部考量及未來可能的走向。這一次的會議當中,至少透露出三個值得細嚼慢嚥的消息:首先是中共中央肯定國台辦及其他對台工作的成效;其次,強調未來對台工作將會面臨更為複雜嚴峻的內外情勢;第三,特別提出擴大兩岸青年交流及台灣民眾在當地的國民待遇措施。

十九大之前鞏固「習核心」的內在隱憂

俞正聲的會議講話開宗明義指出「以總書記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這是延續去年10六中全會正式提出的「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又在對台工作會議上提出「習核心」的概念,似有宣示習對台系統權力掌握的確立,無非是為了習近平在十九大的權力布局有關,當然這隱含著「政治正確」的底線思維,同時也凸顯現階段「安內」優先於「攘外」的發展重心,權力的明爭暗鬥也會在不同系統中展開,對台層次也僅是其中一部分。

輿論盛傳習近平早已對國台辦所主導的對台工作不甚滿意,從2014年3月的太陽花運動到2014年11月的九合一大選結果,更不用說去年1月的總統與立委大選,再再證明過去8年來對台工作的失敗,錯估情勢的問題更大,推諉塞責給民進黨是常有之伎倆,何來積極成效之有?同去年一樣對過去一年的對台工作肯定,難道去年的兩岸兩會官方溝通中斷、中客來台觀光大幅縮減、軍機軍艦繞台、武統民粹聲量遽增等等情勢是具成效的業績?若是似乎有點太過牽強,但為何還要睜眼說瞎話?為何不點名批判?還是有不能說出真相的內部隱憂?總總跡象,不就也符合外界對習權力仍未鞏固的質疑。

可以假設,在習近平尚未完成十九大權力布局之前,一定會延續大打「保守牌」的策略,持不犯錯、不讓人抓到把柄的心態。依循過去的中庸之道便是老調重彈,除非習完全掌握黨內權力,才能展現「習核心」的真正作用。只是,當前鞏固「習核心」的話語中,似乎也凸顯習在權力結構當中面臨困境的隱憂。換言之,事實上,習近平根本還沒有取得「核心」的實權,縱然已有官方正式文件確立,但從對台工作的掌握來看,習似乎心有餘而力不足。當然掌握黨國機器不是一件簡單的工程,尤其對台工作是條條塊塊的分布,不僅是中南海的權力部署,還要重新盤整深根已久且盤根錯節的利害關係,要在對台系統轉動新的核心,不易矣!

不確定劇增:內外情勢交錯更為複雜

俞正聲直指未來對台工作將會面臨更為複雜嚴峻的內外情勢,這是極具客觀的論述,事實也是如此。從美國川普總統將「一中政策」作為美中經貿談判的籌碼,甚至有意「拉俄制中」來壓制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國防部於日前提出「重返海洋控制」的戰略白皮書,尤其是針對南海的軍事勢力,這都挑明了對中國的不滿。

除此之外,日本大幅提高國防預算的編列、韓國堅持執行美韓合作的薩德系統、印度對中國的敵意難解、東南亞經濟發展對中國的排擠效應等,再加上台灣政黨輪替後對兩岸關係的重整,這些外在形勢都對中國相當不利。當然,這些不利的現象不一定會帶來立即的衝突,但是卻可能會被操作成不必要的矛盾,這從日前《環球時報》的專訪中刻意強調「武力攻台」,對照俞正聲所提的「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大不同調,也凸顯內在矛盾之象。

去年11月習近平對黨內有措辭激烈的批評,他說「特別是高級幹部中極少數人政治野心膨脹、權欲熏心,搞陽奉陰違、結黨營私、團團伙伙、拉幫結派、謀取權位等政治陰謀活動」,文中嚴厲警告「野心家」與「陰謀家」,可見習近平在黨內面臨反對勢力的反撲,這些勢力有意挑戰習的黨內地位,畢竟在習仍尚未完全掌握黨內權力時,才有機會鬥垮習派。

習近平在對台系統的掌握上早有隱憂,上半年王毅在美國提到的「憲法說」,最後被國台辦打臉消火,導致最後無疾而終;再來是5月時,中方一開始對蔡總統就職演說傳出具善意表述的回應,但之後也在國台辦的堅持下以「未答完的考卷」來降溫。當然這些都不能完全認定習的對台思維具善意,但至少從權力布局的角度來看,習似有意建構屬於自己的底線基調,只是事實結果並不如習意。

客觀來看,中方中斷兩岸官方交流看似是對蔡政府的懲罰,但卻也是國台辦有意掩蓋毫無能力與民進黨政府打交道的事實,而背後那一雙看不見的手,如習所稱的野心家、陰謀家,有意讓習近平在兩岸議題上失分,甚至可以讓習難堪,最終目的是阻礙習在十九大之前的權力部署。

從今年中共中央對台工作會議傳出的訊息可以看出,中方對台政策的不變與保守,縱然去年中國內部曾拋出一些具亮點的概念,如周志懷提出的「兩岸新共識說」,但是在十九大之前,具創意新穎的說辭將猶如空中樓閣般,容易陷入權力鬥爭的泥淖之中而泡沫化。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