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百兆商機2》童子賢佈局多年 這一局鴻海、和碩走不一樣的路

產業脈動

「台灣不能只因為疫情而發一次機會財,要在新興產業找到著力點。」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台灣國民平均所得進入3萬美元、正式成為已開發國家之列,要迎向新興產業,繼續扮演重要參與者。他口中這股生生不息發展的力量,指的就是電動車。

經濟學人稱讚台灣過去一年的表現,並揭露兩個因素:全球唯一沒有大幅關掉學校、產業,維持社會正常運作,以及受惠疫情帶來的新興需求。不過台灣隨著人口老年化,出口太過集中中國,疫情過後會不會有另一波挑戰?這是台灣必須思考的。

和碩佈局電動車7年

童子賢認為,台灣過去幾十年在某一個層面上參與了汽車工業,至於全面性參與全球汽車工業,還是遠遠不如歐美先進國家。「但是隨著電動車發展,這個局面即將改觀。我認為這也回答了經濟學人的提問。」

童子賢近期露面都在談電動車不是沒有原因,因為和碩早跨入汽車產業,而布局電動車更是已有7年的時間,繼成功打入電動車大廠特斯拉供應鏈、供應 Model3中控系統後,也規劃為特斯拉赴美設廠,並傳出打入特斯拉充電樁供應鏈,顯見和碩在電動車布局已經迎向開花結果。

另一大廠鴻海則是籌組MIH電動車大聯盟,希望能夠爭取車廠代工訂單。從攜手裕隆進軍電動車市場、協助中國新創車商「拜騰」造車,與中國最大汽車製造商吉利合作,再到大力推動MIH電動車大聯盟,鴻海的企圖心相當明顯。

鴻海組電動車平台大聯盟

被問到MIH是什麼? 鴻海科技集團技術長魏國章說,有人說是made in 鴻海,也有人說是make it happen,「要顛覆一個非常複雜的產業,讓它快速迭代,一定要走open的路;智慧型手機過去15年來,就是靠OPEN顛覆了Nokia。」

MIH電動車開放平台,目標就是成為電動車界的安卓(Android)系統,縮短電動車的開發周期及成本;也有雄心壯志,就是在2025~2027年,全球至少10%電動車是運用鴻海的MIH平台。

MIH聯盟規畫7月起正式獨立運作,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千家廠商參與。魏國章說,裡面的夥伴,有接近兩百多個都是新的、以網路為基礎的廠商,也有更軟的、 包括一些雲的服務商。初期 要看造車,再來就是使用者體驗,因為人在車子裡會花更多時間。「MIH開放出來後,大家看到鴻海的規模,一個設計好的產品,可以用COST DOWN把它做的很好。」

電子代工雙雄鴻海與和碩各走不同的路,相較於鴻海大動作成立電動車聯盟,創造整車輸出的能力,和碩則是運用本業的優勢,低調接單。鴻海走的是現在最夯的平台經濟、設計代工模式;和碩則是穩紮穩打的製造代工模式;法人就點出,以鴻海的規模與實力,造車應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大車廠是否買單?

汽車少量多樣特性,帶給台灣中型企業更多機會

童子賢則表示,從手機可以清楚看到,傳統手機變成智慧手機,是先掌握ios平台,隔不到一年開始運作的安卓系統,後來就成為兩大聯盟盟主。「到底汽車台灣適不適合發展品牌?或是退而求其次、適不適合建立平台?就有待時間考驗。但是零件與組件絕對是很有發展的。」

他也重申,台灣很幸運,從30年前桌上型電腦、板卡,進展到20年前的筆電,再進展到10年前的智慧型手機。「但汽車有一點與手機不一樣,就是少量多樣。」大車、小車、貨車、卡車 通通不一樣,模組、零件,就有少量多樣、量身訂做的。對於缺少像韓國、日本財團布局大型集團的台灣來說,帶給中型企業更多的機會。

2018到2019年全球汽車產業產值高達4兆美元,是半導體產業的8倍,手機業產值的7倍,未來電動車產值更上看6兆美元。代工雙雄走不一樣的路,但都要在電動車大餅市場裡,拿下一片江山。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