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除役缺口3000億元 可能漲電價因應?

能源政策

核一、核二、核三等核電未來將逐年除役,處理核電廠除役的相關費用由「核能後端發電營運基金」(簡稱「核後端基金」)支出,最近被爆出預算可能從原本的3000多億元暴增到6200億元,若相關基金入不敷出,最後可能是由全民買單,平均每人可能多負擔1.3萬元。

核電除役相關經費出現超過3000億元的缺口?經濟部長李世光在立法院也坦承,如果把核廢料處理新的標準、還有核電廠除役都一併考慮後,「原來預估跟現在差了快一倍」。這是否代表電價可能要上漲?李世光則是承諾,10月份以前民生電價不會調漲。

由於現行電價是以浮動公式,隨原料成本等變數決定,因此會分別在每年4月與10月決定下半年電價。李世光雖然承諾10月前不漲電價,但未來是否調整,可能還有變數。

核電除役經費缺口恐達3000億元

台電在2011年評估,預估除役時可徵收3353億元,三座核電廠除役需675億元台幣,包含高、低放射核廢料處置等,應足夠支應所有經費。不過,核後端基金預算依規定是每5年評估一次,而相關經費會隨核電除役所需項目變更而有所增加,因此最新評估經費與過去出現落差。

據了解,台電估算每座核電廠除役需要1400億元經費。另外,去年立法院通過使用後燃料棒須改以金屬鋼桶盛裝。由於原能會也因燃料棒乾貯場被新北拒絕,要求台電須由露天改為室內,相關費用增加約1200億元。

另還有蘭嶼核廢改採「暫放」無人島的集中貯存計畫需費829.5億元,總經費已高達6200億元,缺口達近3000億元,每位國民平均負擔可能高達1.3萬元,相關缺口到時可能又將轉嫁到電費,引起立委不滿。

未來調電價因應,台電要評估

現行核電廠除役經費是隨電徵收,從核能發電每度提撥0.17元,納入核後端基金支應,除役成本已納入原電價公式中,未來若除役成本增加,是否還要再從總電價中分攤?台電還要再評估。

李世光解釋,台灣一年2300億度發電量,如果以6000億元來計算,每度電大約增加3塊,若以10年的時間來攤提,費用其實是非常低的。

不過,未來電價是否可能調整,且如同傳聞的每人要負擔1.3萬元那麼多,可能還要精算。能源局日前指出,今年6月會訂出新的計價公式,電價是否調升等公式出爐,以及下半年電價委員會審議後才會有結果。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