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Omicron邊境防疫?台大公衛專家:3階段走向「類流感化」

新冠疫情

全球新冠肺炎單日發生率持續下降,背後可能是因流行趨緩或部分國家開始走向輕症不通報,而單日死亡率部分也可看到微幅下降的趨勢,其中六大洲分別在發生率部分有相似趨勢。

美國疫情整體已趨緩,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與團隊在「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中指出,變種病毒的新增個案數與死亡數仍然持續下探,單日確診數已降至4萬人以下,單日死亡人數也下降至2,000人左右,因此各州陸續解除相關防疫措施,如口罩令、健康通行證等。

然而,目前於丹麥、英國等地造成另一波流行的主要流行株Omicron亞變種BA.2也陸續於47州現蹤,目前約占新增個案的4%,其中又以沿海之州別為多,如紐約州達5.4%,加州達5.5%,後續是否會如同丹麥相同再創下一波流行,仍需大家密切關注。

面對全球國家陸續採取全面解封及未有任何防疫措施(如不強制施打疫苗)的情境之下,從過去群聚感染到目前有效控制疫情情況下,台灣如何在疫情所造成損傷最小化之下,恢復鬆綁公共衛生防疫措施(如隔離檢疫)的新常態生活?又該如何優化邊境防疫?

(更多健康新聞:近視500度以上...白內障、青光眼發生概率為無近視者4倍》眼科醫師傳授「視力保健3要點」 )

為何香港疫情守不住?專家分析3原因

藥師廖翎均先指出,鄰近的香港近來疫情爆發、死亡率升高,仍持續深陷在Omicron疫情影響中,因大幅度增加確診個案佔據所有醫療量能,其中70歲以上長者與0-9歲這2個族群由於免疫保護力較低,發生重症與死亡的風險為最高。

另外,香港近期死亡人數也有明顯增加,今年累計死亡數已突破75人,死亡年齡分布更出現小至11個月、老至98歲的極大區間。廖翎均分析死亡人數爆發主要的3個原因:

1. 香港70歲以上長者疫苗施打率極低

廖翎均表示,不論是單劑、雙劑基礎劑疫苗與追加劑的涵蓋率皆僅達58%、44%與16%,因此多數未接種疫苗之長者,於染疫後易出現較嚴重之症狀,甚至是死亡。

2. 香港安養照護機構缺乏防疫物資且未能確實落實防疫措施,因此近日爆發20多起安養照護機構群聚感染。

3. 香港醫療與防疫物資量能不足

廖翎均指出,原醫護人員數即較少,且近期相關染疫人數明顯增加,更加劇護病比的不平衡,高達1:150,即一名醫護人員需照顧150以上之病患。

香港近期死亡人數明顯增加,今年累計死亡數已突破75人。(圖片來源/台大公衛防疫科學線上直播,下同)

如何優化邊境防疫措施?

陳秀熙指出,雖然已知Omicron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株,但進一步剖析可發現流行主要來自3種亞變種株,即BA.1、BA.2及BA1.1,分別佔據36%、22%及42%。

「雖然今年GISAID平台目前基因定序樣本數量較少且資料變異性高,但仍可發現亞變異株BA.2比例持續上升,台灣目前也已有3起BA.2群聚感染事件,其中一起為中華女足隊員的境外移入感染事件,而另外2起為先前高雄港本土群聚感染及近期桃機航警的家戶群聚感染,高雄港群聚感染事件亦作為加強防疫措施下的疫情控制實例。」

陳秀熙表示,從台灣目前疫情來看,雖然目前境外移入旅客人數未如過去春節期間多,「但1月至今入境旅客感染COVID-19發生率逐漸上升,因此感染人數並未減少,尚無法完全解封,如何以優質化境外移入檢疫措施,防止境外移入個案導致社區流行是目前重要的問題。」

(更多相關報導:元宵後真能解封?洪子仁:「6項指標」評估台灣檢疫隔離天數能否縮短 )

如何優化邊境防疫措施?

陳秀熙指出,首先以接種疫苗紀錄將入境旅客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區分,「若完整施打疫苗則可再依其是否保有抗體保護力為依據,若施打2劑疫苗以上且仍有抗體保護力則無須隔離檢疫;若施打2劑疫苗但保護力已消退則應以『5+5』檢疫措施搭配2次PCR加上一次快篩;若未接種疫苗者則以『10+7』檢疫措施搭配2次PCR加上4次快篩,以優質化邊境防疫防止社區流行發生。」

Omicron防疫3階段:走向類流感化

除了邊境防疫外,陳秀熙指出,也以餐廳為例提供客製化優質防疫的策略,採以分流方式讓民眾進行用餐。「若在接種2劑疫苗以上且疫苗保護力未消退,則可開放正常內用用餐;若接種2劑疫苗後但保護力已消退,則在防疫低警戒區用餐;若未完整接種疫苗,則須在防疫高警戒區用餐。」陳秀熙表示,此客製化優質防疫也可在未來應用於其他職場上。

另外,陳秀熙也提出,優質化Omicron防疫將從「病毒清零」、「動態清零」、「重症清零」至「病毒共存」的概念切入,提出Omicron防疫光譜理論,「利用光譜圖建立台灣境外解封3階段條件,包含第1階段『動態清零』、第2階段『重症清零』與第3階段『類流感化』防疫策略。」

陳秀熙進一步指出,從理想情況下的「病毒清零」情境,藉由防疫強度的提升,維持在「動態清零」及「重症清零」的互相消長,而未來在取得抗病毒口服藥物、Omicron次世代疫苗、邊境開放及社區類流感監測後,則有機會走向「類流感化」。

他表示,台灣及少數國家目前仍維持在「重症清零」下,往「動態清零」前進,而國際上許多國家目前則處於病毒共存大流行,不過陳秀熙也強調,無論「動態清零」、「重症清零」及「病毒共存大流行」皆可藉由期待在6月後可取得的抗病毒口服藥物及Omicron次世代疫苗發展下,進入「類流感化」並放寬防疫強度。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