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藝人納豆正值40出頭的壯年時期,卻在今年1月傳出腦中風消息震驚各界,所幸及時開刀搶救撿回一命,近期也在女友依依的協助下,積極復健恢復中。
腦中風是造成全球人口死亡與失能的主要原因,終生的發生率是1/6。依據衛福部國人十大死因統計顯示,腦血管疾病均為國人10大死因的第2-4位,平均每年奪走1萬多條寶貴的性命。
「腦中風是國內常見的急重症之一,通常是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腦血管梗塞所引起,使腦部細胞因此缺氧缺血而損傷,無法維持正常生理機能。」 衛福部豐原醫院前中醫部主任林慶鐘指出。
西醫有小中風症狀可以看出前兆,常見的口訣為「FAST」是4個英文字的縮寫,代表4個評估項目,同時也內含「迅速」的意思,代表微笑、手舉高、說說話、搶時間,在懷疑病患有中風症狀後,要儘快確定發病時間,並迅速將病患送往急診室治療。
那麼中醫要如何觀察出中風的前兆呢?
(更多新聞:擔心新冠「腦霧」後遺症?中醫:與腎精不足有關...搭配「2方法」改善 )
5症狀盡快送醫!避免腦血管阻塞釀中風
林慶鐘先解釋,中風可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是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胞缺血,出血性中風則是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而中風的高危險群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高血脂、凝血異常、肥胖、抽菸、飲酒過量、缺乏運動、高膽固醇飲食等,皆有可能增加腦中風發生的風險。
許多患者在中風發作前,都會先經歷過所謂的「小中風」,也就是斷暫的腦缺血。「小中風主要是因動脈供應血液循環突然阻塞,使腦部對應部位的細胞短暫缺法氧及養分,導致部位的功能暫時減退,一旦栓塞沖散或溶解,供血恢復正常,腦部功能也回恢復。」林慶鐘指出。
一般若出現以下小中風的5大症狀,就代表可能是中風的高危險群,需盡快就醫,以免變成嚴重腦部血管阻塞,導致中風,症狀包括:
1. 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的單側
2. 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
3. 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
4. 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
5. 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中醫靠「臉上5部位」揪出腦中風高危族群
其實中醫也可以觀察出中風的高危險群,林慶鐘表示,透過觀察臉上5個部位,可以判斷中風風險:
眉間:兩眉之間,是否有垂直的紋路—「懸針紋」
耳朵:在耳垂部位出現由下往上的斜切摺痕—「冠心溝」
山根:鼻樑上半部出現橫紋
嘴唇:唇色呈現偏暗
舌頭:表面出現瘀斑
若發現屬於中風高危險群,該如何治療呢?
「一般認知上,中醫用來治療中風,主要還是以針灸為主,治療期間以1年內為神經黃金期。」林慶鐘指出,針灸在中風治療有2個部份,一是體針,主要是在肢體上刺激肌肉張力維持平衡,讓肌肉不會張力過大導致攣縮,或是肌肉張力不足而致肌肉無力。「如果在神經復原前,肌肉張力過大或無力,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受損等而影響肢體功能,可藉由針灸來讓肌肉可維持部分張力,以減少患者復健的困難度。」
第二部分是頭皮針,林慶鐘解釋,「其實頭皮針不只是中醫認為可行,在歐美等國家也發現頭皮針有助腦部循環,主要是因頭皮主掌著很多氣血的循環,中醫改善中風的概念,是要改善腦循環和腦血流量。」他表示,中風因為腦部受傷,腦發炎、水腫等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不佳,頭皮針可以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近一步改善患者的復原速度流量。
林慶鐘強調,傳統針灸在頭皮針部分會依部位來選擇針灸,後來藉現代的醫學儀器,又可更進一步區分出腦運動區、感覺區等腦反射區概念,「主要認為刺激腦反射區可增加腦神經活性,而腦針和頭針的局部刺激,也可以改善頭部循環。」
針灸可治療、按穴道可預防腦中風
至於要如何預防腦中風?林慶鐘也分享5大保養重點:
1. 控制體重、養成運動的習慣,並且飲食清淡、戒除菸酒、不暴飲暴食。
2. 每天攝取5份以上的蔬果(對心血管有益的食物:全麥、糙米、玉米、菇類、深海魚、洋蔥、蒜等)。
3. 保持充分的睡眠、大便順暢,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4. 天氣炎熱時多喝水,寒流來襲時注意保暖。
5. 保健穴道:透過按壓穴道,藉由經絡的作用,使體內氣血運行暢通,達到預防保健的目的。
林慶鐘強調,平時可藉由以上5大生活作息來保養,若真的發生腦中風也勿慌張,可藉針灸使局部氣場產生變化,改善速度加快,「在臨床上顯示,中醫針灸配合治療中風,患者復原的情況更好也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