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人類 原來獼猴世界裡也會有家族爭權謀略

動物保護

「野性壽山—臺灣獼猴生態紀實」不僅真實記錄獼猴生態,也充分展現壽山之美!

這部片子是由內政部營建署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委託國內知名生態紀錄片導演廖東坤,在野外費盡3年心力拍攝。主角馬凱是一位帶領猴群的「猴王」(核心公猴),在與外來者鐵男幾度交手後重傷落敗,群龍無首的猴群頓時變得分散,究竟馬凱該如何才能挽回威信並重新帶領猴群?鐵男的下場又會如何?大家可在影片中看到一個壽山獼猴家族內發生爭權謀略的精采故事。

廖東坤拍人猴共處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是國內第1座國家自然公園,雖然緊鄰高雄市區,卻擁有各種豐富野生動物資源,其中又以臺灣特有種「臺灣獼猴」最為著名,數量估計約有1400隻。廖東坤透過鏡頭及劇情鋪陳,讓我們從一個獼猴家族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猴子的肢體動作、階級制度及社會交流方式,更深入瞭解臺灣獼猴的生態習性。

廖導演也分享了拍攝過程中的幾個困難,除了蚊蟲叮咬和日曬雨淋外,要在颱風、豪雨過後追蹤不斷遷移的獼猴其實相當不容易。另外,壽山是一個緊鄰都市的淺山生態系,登山客、軍區、附近工程、廟會、飛機及輪船的聲音,都讓這部生態紀實影片的收音顯得格外困難。

拉近人與動物的距離

臺灣獼猴為3級保育類動物,人猴過於接近及餵食行為常導致人猴衝突的發生,例如強搶食物、翻背包或抓、咬傷遊客等,且有人畜共通傳染病(如猿猴B病毒、寄生蟲等)的潛在危險,解決之道應是讓人們更瞭解獼猴生態,並尊重牠們的生活空間,不以人為的方式干擾獼猴生活,人猴間保持適當距離,才能維持和平共處的理想狀態。

如同導演最後引用世界知名黑猩猩研究學者暨保育大使珍古德博士的話:「唯有瞭解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才會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會有希望」。透過紀錄片深入認識台灣獼猴的生態,杜絕不當餵食,人猴才有和諧共處的可能。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