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晶片禁運令橫掃中概股 中國人臉辨識巨頭商湯科技今年來暴跌超過八成

半導體

美國上周五公布緊縮對中國高階晶片和設備的出口管制,重創北京半導體自給自足的計畫,促使中國滬深晶片股周一市值蒸發86億美元。

本周一、二台積電、南韓三星電子也加入美國、歐洲晶片股2天殺跌走勢,導致全球半導體股的市值3天蒸發2,400多億美元。

全球半導體股慘崩,3天市值蒸發2400億美元

美國限制中國獲得半導體技術後,費城半導體指數(費半)連續2天暴跌,跌幅超過 9%,本周一,費半收盤創2020年11月以來最低水準。

本周二,台積電暴跌逾8%,創2021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三星電子和東京威力科創分別下挫1.4%和5.5%。

中資晶片股也重挫,也拖累香港科技股指數跌跌不休,周二收盤下挫3.55%,連續3天跌幅超過3%,而且連5黑累計大跌10.65%,下探2年多低點。

被控迫害新疆少數民族的中國人臉辨識巨頭商湯股價暴跌11.3%收1.3港元,今年來狂跌82.3%;中芯國際下挫4.6%收15.76港元;華虹半導體跌3.3%。

商湯股價暴跌11.3%,恆生科技股指數5天摔10.7%

「我們認為,由於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雲端計算市場,晶圓代工需求短期不確定性會增加,新的衝擊進一步打壓受到疲弱消費電子需求蹂躪的晶片業。」晨星股票分析師 Phelix Lee報告寫道。

美國商務部所屬工業和安全局(BIS)10月7日宣布許多出口新規定,其中一項將剝奪中國使用美國設備生產一些半導體。

新的限制措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一方面,促使中國加緊建立自力更生的半導體供應鏈帝國;並促進北京對軍事發展、人工智慧(AI)、數據中心和其他使用尖端晶片的商業和國家研究。

另一方面,在中國設有工廠的三星、SK海力士等非美國公司面對擴產與設備升級的障礙,若有這些需求,必須先得到美國政府批准。

南韓三星跟海力士中國廠的運營可能被擾亂

三星電子周二收盤下跌1.4%至55400韓元,今年來下挫29.5%;SK海力士(SK Hynix)收盤下跌1.1%至90200韓元,今年來下跌29.8%。

生產18奈米或以下的DRAM、128層或以上的NAND記憶體晶片或14奈米或以下的邏輯晶片,則必須向美方申請許可證,該許可證將經過嚴格的審查。

韓聯社報導,市場擔心此舉會擾亂南韓晶片巨頭三星跟海力士中國廠的運營,因為它們必須接受華盛頓逐案審查才能向中國出售先進晶片。

「南韓政府已與產業界密切討論此事,並已根據討論情況與美方進行磋商。」「我希望美韓兩國政府能夠就遺留問題得出建設性結論。我們將通過與有關政府的持續、閉門磋商,盡最大努力經營中國廠。」三星相關人士表示。

美國和中國正式開打「經濟戰」

SK海力士發表聲明,誓言在與首爾政府密切合作的同時,為獲得美國許可證做好充分準備。 「我們努力在中國辦廠,同時遵守國際規範,以盡量減少美國出口限制對南韓半導體行業的影響。」

新規定還將對整個半導體業的供應鏈產生連鎖反應,並為科技股帶來越來越多挑戰,包括鷹派暴力升息的美聯準會(Fed)、美中對峙、台海緊張局勢。

SemiAnalysis 的首席分析師帕特爾(Dylan Patel)形容,美國和中國「經濟戰」現在正式開打,兩大強國再也沒有和解的可能。

中國晶片製造商將最先感受到政策轉變的影響,中國晶片發展將倒退數年,也會降低未來10年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規模超越美國經濟的機會。

清零持續到2023年,中國未來10年GDP將難超過美國

習近平連任第3個中國國家主席任期,已成定局,未來他治下中國經濟只會更糟,因為彭博經濟模型預期,北京可能持續執行清零政策到明年,生育率下降速度快於先前預期,投資減少以及房市逐漸萎縮,習近平未來5年任期內,中國經濟超過5%的增長率已經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果房地產衰退比預期更嚴重,清零戰略持續到2023年,那麼中國未來10年GDP增長率可能平均每年低於4%,中國GDP可能要等到 2035才有可能超過美國,即使中國暫時領先優勢,隨時有可能被逆轉,因為中國人口將持續減少,勢必拖累生產力和經濟成長。

反之,如果中國能夠擺脫這雙重限制,繼續投資於製造業,並且受過教育的勞動力能夠提高生產力,那麼經濟將再次實現5%以上的擴張率,從而更快推升GDP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習近平需要提高勞工的退休年齡

從習近平的長期記錄來看,賭他失敗是有風險的。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規模提高一倍多。習近平2012年上台時,經濟學家討論中國是否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後來,中國的人均收入已經超過阿根廷和俄羅斯等中等收入國家,達到世界銀行定義的「高收入」行列。

改革不會一帆風順。習近平需要提高勞工的退休年齡,提高富人稅,以資助教育和醫療保健制度,並克服各省政府不願為外省農民工民提供公共服務的阻力。

龐大的金融部門需要重組,以確保資金流向生產力最高的公司,需要允許僱用多數勞工的民營企業與國營企業進行更公平的競爭。

經濟學家將今年GDP增長預測下調至3%以下

清零政策正在重創中國經濟,導致一些經濟學家將今年GDP增長率預測下調至3%以下,只要清零政策繼續下去,經濟顯著改善的可能性就很小。

中國政府專家表示,當有足夠的醫療工具(包括治療方法和二代疫苗)可用時,可以放寬清零政策。彭博經濟學家假設從2023年第2季開始逐步放鬆。

中國的人口挑戰也是一個制約因素,人口下降的發生早於預期。但勞動力規模對經濟產出很重要,而且人口壽命更長,他們也可以工作更長時間。

中國的退休年齡目前在50至60歲之間,具體情況取決於性別和職業,但如果未來10年逐漸提高到65歲,那麼在此期間勞動力可以大致穩定在7.6億人左右。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