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手術新選擇》醫:微創繞道術與複合式治療 打造更長久的心臟保護

醫療技術

當供應心臟自身血流的冠狀動脈狹窄或阻塞,導致心肌缺血而產生如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心臟衰竭等症狀,即為冠狀動脈疾病。

嚴重的冠狀動脈疾病需要藉由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性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即俗稱的心導管)或是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 CABG)來恢復心臟的血流供應。有別於心導管是將原本狹窄或阻塞的冠狀動脈疏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使用患者自身的血管來繞過病灶,提供心臟新的血流來源。位於人體胸壁上的內乳動脈,因其富有彈性纖維且不容易動脈硬化的特性,是最適合用來進行冠狀動脈繞道的血管。根據文獻,將內乳動脈與心臟最主要的冠狀動脈,左前降枝進行吻合,其10年的通暢率高達90%以上。目前不管是支架或是其他的自體血管,如隱靜脈、橈動脈,均無法提供如此好的長期效果。因此,根據多項醫療指引,內乳動脈至左前降枝的繞道是公認的首選。

然而要使用內乳動脈進行冠狀動脈繞道,就一定需要手術方式摘取內主動脈進行吻合。傳統的正中開胸,仍是最常用的手術方式。正中開胸的好處,是較容易摘取兩側的內乳動脈(左、右側各一條),最大化內乳動脈的使用;再搭配其他自體血管,可以對缺血的心臟進行完全的血管重建。對於特定的患者,可以經由左胸壁上的小傷口,摘取一段左側內乳動脈對心臟的左前降枝進行吻合(醫學指引的首選建議),即所謂微創直接冠狀動脈繞道手術(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MIDCAB)。將內視鏡或是機器人手臂手術輔助系統應用於MIDCAB,可以更精確的摘取左側內乳動脈,甚是有機會跨過胸腔,將右側的內乳動脈摘取下來使用。對於部分的患者,可考慮同時接受MIDCAB與心導管治療,進行複合式心臟血管重建(Hybrid Revascularization),達到不經由正中開胸,仍可以獲得良好長期效果的治療。

如有相關問題,請與本院心臟內、外科團隊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心臟外科  陳彥仰醫師,本文轉載自第400期《新光醫訊》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