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華航、星宇陸續開放女性空服員可以選擇穿褲裝後,長榮航空也在3月開放女性空服員可以選擇穿褲裝,至此台灣國籍航空公司終於告別「空姐只能穿裙子」的時代,是航空業性別平權的里程碑。
航空業的制服改革浪潮
近十年來,全球航空業正掀起一場制服改革的浪潮,包括率先開放女性空服員選擇穿裙裝或褲裝荷蘭皇家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英國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除了可自由選擇要穿褲裝還是裙裝,員工還有素顏、展示刺青、鼻環等等自由。
亞洲航空公司部分,在南韓工會的倡議下,南韓國家人權委員會在2013年公開裁示,韓亞航空強制女性空服員只能穿裙子、禁止戴眼鏡等服儀規範,是性別差別的待遇,終於讓成立25年的韓亞航空首度開放女性空服員的服儀規範,改變對職業女性的性別偏見;日本全日空與日本航空則逐步放寬規範,不僅允許女性穿褲裝,還對男性儀容要求給予更多彈性。
從只有虎斻開放褲裝到國籍航空都加入
回到台灣,2023年4月13位長榮空服員向桃園市性別工作平等會提出申訴,遭桃園市府和勞動部裁定駁回,後來工會轉向監察院國家人員委員會申訴,國家人員委員於2024年8月完成調查報告,直指國籍航空僅虎航提供空服員褲裝制服,服儀規範構成性別歧視,違反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
終於華航在同年11月曝光空服員褲裝制服選擇,並於今年元旦正式上線,星宇則在同年9月修改客艙組員制服規範緊接在後。
而長榮則在今年3月開放女性空服員可以選擇穿褲裝,同時也宣告台灣國籍航空公司終於告別了「空姐只能穿裙子」的時代。
值得注意的是,開放女性空服員褲裝選擇,不只是性別平等的考量,空服員亦指出,著褲裝在在執行蹲下取物、調整機上行李、俯身問候旅客、客艙內清潔等工作時,能更有安全感,在天氣寒冷的國家也可以更舒適,將會根據工作內容或氣候因素,選擇適合自己的制服選項。
台灣告別「空姐只能穿裙子」的時代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表示,長榮航空性別不平權狀況特別嚴重,曾經長達三十年沒有招收過男性空服員,對女性空服員更採取嚴格的父權管理方式,直至2019年長榮空服員罷工後,才有所鬆動,開始招收男性空服員。
工會表示,長榮航空開始招收男性空服員,各項性別差別待遇,變成女性空服員肉眼可見的事實,從高跟鞋、妝容到裙裝的限制,讓女性空服員勤前準備時間更長、開銷更多,壓縮到休息時間,更影響工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看似微物小事的服儀規範,實為性別規訓最日常、最深層的體現。
如今各大國籍航空陸續開放女性空服員穿褲裝,工會期盼制度規範的修正,能促成文化風氣的開放,不再有一個空服員、也不再有一個受雇者,會因為「性別」而失去了「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