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指控民進黨立委助理涉共諜案 陳冠廷提修法補國安漏洞

國安議題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上午召開記者會,針對立法院前院長游錫堃、同時也是現任立委羅美玲的助理盛礎纓涉嫌洩漏機敏資料給中共一案提出強烈質疑。

據悉,該案已由台北地檢署偵辦,並裁定盛礎纓以20萬元交保。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王鴻薇痛批,民進黨長期以來將在野黨立委抹紅為「共匪立委」或「親中賣台」,如今卻在自家立委辦公室內發現「共諜」,堪稱諷刺。

國民黨質疑民進黨內藏共諜呼籲徹查

王鴻薇在記者會上指出,盛礎纓不僅在游錫堃辦公室擔任助理,還曾於民進黨立委許智傑、郭昱晴等多位立委辦公室任職,幾乎「遊走於所有民進黨立委辦公室」。她質疑,盛礎纓在這些敏感職位上,可能已將大量機密資料外流至中共手中,損害國家安全。王鴻薇進一步表示,盛礎纓涉案只是冰山一角,外界傳言未來還會有更多共諜浮出檯面,甚至不排除有「更大咖」的涉案人士尚未曝光。

「民進黨整天抹紅別人,結果自己家裡藏著共諜,這是什麼道理?」王鴻薇質問,並呼籲總統賴清德出面「說清楚、講明白」,要求民進黨立即向國人說明,並展開全面性徹查,以釐清是否有更多潛在風險。她同時批評,盛礎纓交保金額僅20萬元,且目前人在外,恐有串供或湮滅證據之虞,對司法程序構成威脅。

王鴻薇強調,民進黨身為執政黨,卻在國安問題上出現如此重大疏漏,不僅令人失望,更讓民眾對政府治理能力失去信心。她警告,若不盡快採取行動,這類事件恐將動搖國人對執政當局的信任。

民進黨立委陳冠廷提修法補國安漏洞

針對此案暴露的國安漏洞,民進黨立委陳冠廷則從制度面提出回應。他表示,國會作為審查國防、外交與機密預算的核心場域,助理與研究人員卻未被納入安全審查體系,形同國安防線上的「破口」。為此,陳冠廷已提出《國家機密保護法》第14條修正案,明確要求中央政府責成所屬機關建立「安全許可制度」(Security Clearance)與背景審查機制。

陳冠廷指出,他早在上一會期便多次在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質詢國安局、國防部與調查局,並透過公開投書呼籲建立安全許可制度與「Need to Know」(職務需要)原則。他強調,國安制度的設計不能僅依賴人員自律,而應制度化地評估風險、分級授權,確保每位接觸敏感資訊的人員都經過嚴格背景調查與適任評估。「這不是個人問題,而是系統性漏洞。」陳冠廷說。

根據陳冠廷提出的修法內容,未來凡涉及外交、國防、資安等敏感領域的人員,不論是否為正式公職人員,皆須依據業務內容與資訊敏感程度,獲得相應的安全許可層級。即使取得許可,資訊存取仍應以「職務需要」為限,避免授權過度或外洩風險。他補充,這項機制旨在透過嚴格控管,確保機敏資料不被濫用或外流。

強化訓練與國際借鑑

除了修法,陳冠廷也呼籲中央機關同步強化資訊安全與保密訓練,透過定期教育提升人員風險意識,減少人為疏忽導致的機密外洩。他表示,當前國際環境充斥混合戰與灰色地帶威脅,台灣的資訊安全防護網亟需升級。「我們不只要補破網,更要重新架構一張足以應對新時代挑戰的防護網。」

陳冠廷進一步指出,安全許可制度在美國、英國、日本等民主國家已行之有年,台灣可直接參考其經驗。例如,美國的「安全許可」分為多個層級,涵蓋背景調查、忠誠度評估與定期審查,確保涉密人員的可信度。日本則針對國會與政府機關制定嚴格的保密規範,對助理等非正式人員同樣實施審查。陳冠廷認為,台灣應借鑑這些成熟制度,結合在地需求,打造更系統性的防禦能力。

朝野交鋒下的國安反思

盛礎纓涉共諜案不僅引發朝野激烈交鋒,也讓國安議題再度成為焦點。國民黨以事件攻擊民進黨的國安管理失能,質疑執政黨內部是否還有更多未爆彈;民進黨則試圖從制度面補救,盼平息外界批評。然而,無論是國民黨的徹查訴求,還是陳冠廷的修法提案,都凸顯當前國安體制的不足。

分析人士指出,助理涉案只是表象,背後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國會與政府機關長期缺乏對涉密人員的全面管理。此次事件若能推動修法與制度改革,或許是危機中的轉機。但若朝野繼續陷入政治口水戰,國安漏洞恐難以真正彌補。

陳冠廷最後呼籲行政院與各黨團正視此案警訊,跨部會攜手推動法制修正與執行規劃。他強調,在資訊戰與滲透風險日益加劇的國際環境中,台灣必須建立更完整的安全防護體系,才能有效抵禦外部威脅。國民黨則警告,若民進黨不積極回應,後續效應恐將進一步衝擊執政威信。

此案後續發展如何,是否真如王鴻薇所言還有「更大咖共諜」待揭露,仍待司法調查與時間驗證。但無疑,這場風波已為台灣的國安治理敲響警鐘。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