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檢查(MRI)是常見的醫學臨床疾病診斷方法之一,可用於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病變、胸部病變等疾病檢查。然而,有些品牌支架的說明書上卻赫然寫道:對患者行支架植入術後到支架完全內皮化之前(一般需8周),請勿對患者進行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
因為磁場作用,可能會導致支架的變形或移位;內皮化後,可降低支架變形或移位的可能性及程度。MRI檢查真的會導致支架移位和變形嗎?此外,磁場的電流和熱效應會不會影響支架的功能?
MRI會導致支架移位?
事實上,並非所有金屬都具有磁性,而多數金屬也不會被磁場吸引。臨床上使用的大部分冠脈支架由316L不鏽鋼或鎳鈦合金製成,呈非磁性或弱磁性,移位或變形的可能性極小。
至於磁場的熱效應,多數觀點認為,在磁場作用下,多數金屬支架會發熱,但人體血液的持續流動會帶走大部分熱量,輕微的溫度升高對支架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放了心臟支架後,能不能做MRI?
在2016中國心血管病預防與康復論壇暨廣東省醫學會心臟衰竭論壇上專家意見 - 「幾乎所有的支架(術後)都可以進行核磁共振檢查。」;另有研究表示,「極少數不能實施檢查的情況應是其他因素所致,並非支架本身的原因。」。研究證明,患者放了冠狀動脈支架後,接受MRI檢查是安全的。
在2013年中國的一項多中心研究回顧分析了211例患者,這些患者都在急性心肌梗塞術後16天內 (平均6.5 ± 4天)就接受了MRI檢查,其中62例為術後3天,132例為術後1周內。118例患者所植入的支架都是由316L不鏽鋼所製成。結果發現,MRI檢查是安全的,不會導致任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
此外,2007年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的聲明指出 : 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冠狀動脈支架產品均經過檢測,且已註明為MRI安全,患者可以在植入後的任何時間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簡單來說,含有電子元件的體內植入物,都是核磁共振檢查的禁忌。其他不含電子元件的,接受核磁共振檢查都是相對安全的。」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 張哲明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47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