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最嘆為觀止的商業模式是……

企業人物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20日以「成長與創新─不變的恆值」為主題發表演說。在全球新變局與經濟新路徑的變化下,他認為,成長與創新是兩個永恆不變的價值,企業追求成長是必須的,但不一定是追求營收的成長,而是附加價值正比產生利潤的成長;對國家而言,若無經濟成長,稅收停滯,也會產生失業率提升等問題,最後將會是不快樂的國家,不是蓬勃發展國家。

但張忠謀也點出,70、80年代台灣是亞洲四小龍的黃金時期,但那時代的成長來自於就業人數增加與投資增加,因此「成長不一定需要創新」,可以是資本的投入、人力的投入。

張忠謀:成長可以是資本、人才投入

張忠謀回顧自己擔任企業高級經理人50多年,曾經歷過公司不成長階段,與更多時間是公司在成長。他說,不成長時,要撙節開支、限制人員,甚至裁員,至於要裁些什麼人?客戶走掉了,也要想怎麼挽回,都是非常痛苦、非常不愉快的階段,這時候公司員工的士氣總是會非常低,因為可能被裁員。

他妙喻,在德州儀器時代,公司提供員工免費咖啡,員工一天可能喝5、6、7、8杯咖啡,像水一樣喝,但公司不成長,撙節開支時就把咖啡停掉了。

企業若處在成長的時候,要處理的事情與問題是找人才、留人才、配發股利與盈餘分配等問題,甚至還要面對水、電等供應問題,但這些都是愉快與好的問題,是企業成長必須面對的階段。

而對國家來說,經濟若沒成長,稅收將停滯,失業問題繼續增加,將會是不快樂的國家,不是蓬勃發展國家。但「要怎麼成長?是不是一定要轉型或創新才能成長?」張忠謀表示,創新或轉型雖然是成長的好辦法,但絕對不是必要的,成長可以多投資機器廠房,資本投資。

他說,大家都懷念台灣1970年、1980年黃金時期,當時居四小龍之首,只是當時台灣不是靠創新成長,大部分是就業人數增加及投資增加。以美國來說,大戰之後也有很快成長,張忠謀認為,雖然有創新因素存在,不過,絕大部分是靠就業人口增加,尤其是女性,使得經濟成長。所以「成長不一定需要創新」,也可以是資本、人才的投入。

張忠謀:商業模式創新最值錢

「創新跟改變、轉型同樣意思」,張忠謀說,假如查英文字典「創新innovate」意思是to make change,當中最重要的是「make」,不是只是創意、嘴巴講講,而是真正去做改變,創意和創新有一萬八千里的距離,真正把創意成功的實現,創新是有價值的改變,要以經濟價值做衡量。

「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最值錢,而且常常發生。」張忠謀更以麥當勞、星巴克的商業模式為例,他指出,頭一個佩服的商業模式就是麥當勞把平民速食普遍化,但最讓他嘆為觀止的商業模式則是星巴克。他解釋,咖啡在60、70年代是非常普遍的飲料,但星巴克讓2到5毛錢的咖啡一夕之間變成2塊美元,就是增加附加價值、商業模式的創新。

張忠謀更以台積電的為例,認為台積電的晶圓跟很多人做的一樣,但台積電也創造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別的晶圓代工業者客戶群是IBM、HP等電腦公司,但台積電的客戶群是別的半導體公司,這也是新的商業模式,「做同樣的東西,但把客戶變掉了」。

然而近來台灣投資環境新變化不少,張忠謀會後受訪時也提到,製造業所面臨的問題是水、電與環評等問題,這些因素製造業設新廠造成障礙,政府可以做的事,就是將這些東西做好,其他可協助產業的部分並不多。而對於匯率波動,他則說,台積電只能忍耐。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