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銀案官民鬥白熱化 納稅人幫埋單一千萬打官司

彰銀案

彰銀今年董事改選大戰逐漸白熱化!台新金、財政部兩邊頻頻隔空叫陣,台新金一再呼籲財政部在6月彰銀改選時依約將彰銀經營權還給台新;而主跑財政部的記者也幾乎每個禮拜都會收到「財政部回應台新金說法新聞稿乙則」的簡訊通知,雙方攻防頻率愈來愈高。

委託書徵求戰已醞釀開打

彰銀即將於6月16日開股東會進行9席董事改選,5月16日寄發開會通知書後,雙方將正式展開委託書徵求大戰。據《經濟日報》報導,這次公股陣營將由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合庫銀行、兆豐銀行,以及彰銀工會五組人馬擔任徵求人,至於台新金則以股東身分徵求委託書。

不過,知情人士透露,由於財政部不公開徵求委託書,依規定持股未達10%者,委託書徵求有上限3%,換句話說,公股陣營最多能徵求到15%,反之台新金則沒有上限。「少了財政部這次公股陣營可能會比較辛苦,最後結果真的還很難說。」

在此之前,彰銀股權爭奪也進入訴訟程序,台新金狀告財政部的民事二審訴訟即將於17日宣判。由於一審判決中雙方各有輸贏,二審訴訟結果引起市場高度關注,一般認為這將影響雙方後續的策略,對委託書徵求結果也會有所影響。

「我們提的事證、物證已經那麼充足,如果這樣再輸掉,開玩笑地說,我是不是得要移民了!」台新金財務長林維俊8日在台新金法說上,臉色頗為凝重。他拿出財政部官網上的新聞稿,強調財政部在2005年確實同意「策略投資人」取得彰銀經營權,並支持其取得過半董、監事席次。

下周兩官司結果揭曉

不管經營權戰還是訴訟案,雙方交手過招都進入白熱化階段,戰場甚至延燒至場外的外資圈。一家宣稱持有台新金股票的新加坡法人「Surfeit」,主張因為財政部收回對彰銀經營權,導致台新金股價下跌,去年12月正式引援「台星經濟夥伴協定」提出國際仲裁,要求財政部停止行使彰銀經營權。

應媒體提問,林維俊在法說會上透露Surfeit已經在4月17日提出國際仲裁人,換句話說,5月16日國際仲裁庭就會正式成立。然而此舉引來財政部不滿,9日晚間7點半左右又發出新聞稿,質疑台新金為什麼對Surfeit的仲裁細節如此清楚,公然談論此案也違反了保密原則。

台新金強調,假使國際仲裁庭判財政部應履行2005年的承諾,財政部就應該遵守。但對比台新金打的算盤,財政部曾經反擊,指出Surfeit明明是在財政部2014年年底取得彰銀經營權後才買入台新金股票,明顯應該知道整體狀況,「邏輯根本不通」。

據了解,這次的國際仲裁案,財政部請了國際律師代理,總共花費1000萬元。彰銀一案從場內打到場外,難分難解,結果納稅人還要幫埋單,反而成為這場官民之鬥最無辜的第三者。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