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狼性畢露」台「表面順從」 難道台灣連人才都輸了? 

青年就業

「以前很多大陸企業都會要求說,『我只要台灣人』,但才幾年過去,現在陸企都說,『如果有台灣人,我們也是可以看看』,」落戶上海已經12年的104人力銀行中國區總經理鄧炳生回憶起,這些年替大陸企業媒合台灣人才時的經驗,不禁感嘆地說,「大陸市場的變化超乎想像。」

陸青的「狼性」競爭特質強烈

台灣人在大陸商場來去自如、呼風喚雨的情勢,就像偶像劇的經典對白:「可是瑞凡,我回不去了,」台灣人逐漸在中國吃不開,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事實,在2000年之前,2個陸企職缺搶1個台灣人才,但2000年之後中國經濟快速成長,數字顛倒了過來,現在世界各地好手包括當地人才,好幾個人在搶1個陸企的工作。

兩岸之間的競爭關係,從政治、經濟、外交再到人才,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公布的最新2016年世界人才報告,在61個受評比國家中,台灣排名還在半數以上、排名第24名,比日本第30名、南韓第38名,甚至比中國的第43名都來得高。

不過看在人資管理專家眼中,研究報告和實務經驗恐怕有些落差,東吳大學心理系講師、104人資學院資深副總花梓馨觀察,「相對於台灣年輕人,大陸的年輕世代,每個人都想變成馬雲、馬化騰,這是他們快速進步的最主要原因。」

針對兩岸人才的競爭力比較,104人資學院累積分析超過7萬份的台灣樣本,以及4.3萬份大陸樣本發現,兩岸近十年的大環境變動,也投射在一海之隔的兩岸新世代人格特質中,台灣年輕人具備「溫良恭儉讓」性格,而大陸新世代就如多數人形容的像匹「狼」,雙方性格可說是南轅北轍。

台青面對喜愛的事物較有企圖心

綜合分析比較之下,台灣青年的三大特質分別是:順從性、取悅性和敏覺性。不過在抗壓性、情緒調適和領導性等性格特質上,則明顯弱於大陸青年。花梓馨分析,台灣年輕人比較會處理人際關係,在職場上多會考量他人感受為先,反觀大陸年輕人因為長久處於競爭壓力中,不僅喜歡搶當領導者,面對外在壓力也不會過度擔憂。

「狼性是最容易成功的性格,」廣達電腦創新中心協理黃啟瑞認為,以他擔任用人主管多年的經驗判斷,所謂的「狼性」特徵就是對工作、事業要掌握情勢,並且注重團隊合作,做到有效溝通,「不過我到過很多國家,我發現矽谷的人有狼性、東京沒有;中國有、台灣沒有,這很麻煩。」

談到這裡其實台灣青年也不必妄自菲薄,花梓馨指出,雖然台青樂於迎合他人和大環境,但是對於各人喜好的事物也會展現高度企圖心,想要贏過他人、追求個人成就。換句話說,台青可能只是「表面順從」,花梓馨笑說,「若是能夠好好發揮,其實這也是邁向高薪人才的特質之一。」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