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治國與遊走法治的灰色地帶 從中配離境案看台灣社會的失序

政治

近期移民署針對中配「亞亞」與「小微」等人的離境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然而,真正令人側目的並非這些案件本身,而是網紅如「八炯」與「閩南狼」在整件事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這兩人不僅號召群眾在「亞亞」記者會上鬧場,更在「小微」離境前一天清晨蹲守其家門,一路緊追至登機現場,遊走於法律灰色地帶,將個人的抗中情緒放大為公開的「私刑表演」。

網紅講了什麼政府就去查什麼?

最荒謬的是,整起事件的開端起於網紅八炯檢舉中配網紅「亞亞」在直播中呼籲中國「武統台灣」事件。事發後,移民署宣布廢除亞亞的依親居留權,陸委會宣布「依法查處」,最後內政部移民署將亞亞一共3位中配驅逐出境。在此之前,內政部長劉世芳大舉查察國人是否在中國設籍,並要求所有公職人員及財團法人「具結未領取中國身分證」,幾乎都是跟隨著網紅八炯、閩南狼的呼籲。

以前蔡政府有網紅當側翼,已經令人傻眼,如今這一波波由網紅發動的「尋找境內敵對勢力」的抗中行動,堂堂內政部長劉世芳竟然像是幾乎在執行網紅交辦的任務,給外界的觀感像是「網紅講了什麼內政部就去查什麼」一般,更是令人費解,這些怪異現象讓人不禁質疑:台灣的法治與社會秩序,是否已淪為網紅流量遊戲的附庸?

網紅收割流量,無助於解決問題

「亞亞」與「小微」因在網路平台發表涉嫌鼓吹武統的言論,遭移民署依據《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地區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廢止居留許可,並要求限期離境。姑且不論這些言論是否真構成「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的法律標準,移民署的行政處分至少有法可循。

然而,當八炯等網紅介入,他們的行動卻迅速越過了法律的界線,遊走於灰色地帶,甚至挑戰法治的底線。例如,「八炯」與「閩南狼」號召群眾圍堵記者會、蹲守中配住所,並在機場以近乎騷擾的方式全程跟拍,這些行為雖未明確違反刑法,但明顯涉及道德爭議與隱私侵犯,更讓執法機關陷入被動。

這種網紅領軍的抗中行動,表面上披著「愛國」與「反共」的外衣,實則暴露了台灣社會在處理兩岸議題時的非理性與失控。

當「八炯」之流以個人意志動員群眾,將中配及其家庭置於公眾羞辱的舞台,他們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將複雜的法律與政治爭議簡化為一場情緒化的鬧劇。

網紅經執法過程便實境秀,政府公信力在哪?

更諷刺的是,這群網紅的行為往往以「正義」之名,行私利之實——透過煽動對立情緒,他們得以收割流量、擴大影響力,甚至成為某種「抗中英雄」。然而,這樣的「英雄主義」究竟為台灣帶來了什麼?除了加深社會撕裂與對立,恐怕一無所有。

更令人憂心的是,執法機關在此過程中顯得無所適從,甚至縱容了網紅的越界行為。

在「亞亞」記者會與「小微」離境的現場,警方雖出面維持秩序,卻未有效制止網紅及其支持者的騷擾舉動。這不禁讓人懷疑:當網紅的抗中行動獲得某種「政治正確」的庇護時,法治是否已被犧牲?

移民署作為行政機關,有權依法執行離境處分,但若任由網紅將執法過程變成公開羞辱的表演,政府的公信力又何在?這種執政黨像是在執行網紅交辦的任務的怪異現象,凸顯了當前台灣在兩岸議題上的治理困境:政策執行不再以理性與法理為依歸,反而被民粹與網紅的聲量帶著走。

抗中不該淪為網紅的街頭表演

從另一個視角來看,這一系列事件反映了台灣社會在面對兩岸關係時的焦慮與失衡。中配因言論被驅逐,無疑是對特定立場的警示,但若執法淪為網紅操弄的工具,則無異於將國家權力交給一群不負責任的流量製造者。

當「八炯」與「閩南狼」可以肆意動員群眾、騷擾個人,而不需承擔任何法律後果時,台灣的民主與法治還能稱得上健全嗎?真正的抗中,應是建基於理性政策與堅定立場,而非淪為網紅的街頭表演。

當網紅取代法治成為主導力量,當執法機關被民粹裹挾而無力作為,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逐漸失序的社會。或許,是時候反思了:抗中固然重要,但若因此犧牲了法治與理性,台灣又將走向何方?網紅可以喧囂一時,但治理國家終究不能靠流量與鬧劇來支撐。

社群評論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