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惠於客戶端因應美國關稅政策變數,使提前拉貨潮達到高峰,台灣3月出口推升至495.7億美元,可說是大爆發,單月出口規模近5百億美,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8.6%,為連續17個月正成長。
同時,3月進口表現也出色,達426.2億美元,破4百億美大關,為歷年單月新高,主要受到國內半導體大廠開始密集裝機等因素,致使資本設備、半導體設備購置劇增影響。
對於4月出口規模,財政部預估為374至393億美元,年增率持平至5%,比起3月可說下降許多。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坦言,川普關稅政策完全無法評估,主要因為其政策變動頻繁,廠商因應也無從得知導致,因此該數字為不考慮關稅政策的情形,並形容,3月可能是「颱風來臨前的晚霞」。
趕在川普之前!拉貨潮爆出新高峰,3月出口額暴增至近5百億
台灣3月出口495.7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月增20.0%,年增18.6%,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169.4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累計第一季出口1,295.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17.5%。
蔡美娜研判有2因素導致,除受惠於人工智慧(AI)與新興應用商機持續熱絡外,更重要的是,美國關稅政策變數,引發科技業客戶積極提前部屬,因此拉貨朝在關稅政策宣布前達到新高峰。
觀察11類出口主要貨品,呈現9上升2下降,其中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年增34.0%,規模値再創新高,對出口增幅貢獻高達9成,也就是17.5%中的17%。
至於傳產或類方面,蔡美娜表示,塑橡膠及其製品仍無法擺脫供過於求的困境,紡織也因中國、香港買氣薄弱影響,因此兩者3月出口分別年減6.8%、4.6%,表現較為弱勢。
而其他貨類則有守穩或回揚跡象,光學及精密儀器因半導體檢量測設備、鏡頭等出貨增加、順暢,成長22.4%;礦產品與化學品因為受到部分客戶回補庫存,因此出口分別增16.8%、8.9%。
資本、半導體設備進口劇增逾100%,3月雙雙刷新單月紀錄
3月進口方面,規模426.2億美元,亦為歷年單月新高,月增22.6%,年增28.8%;累計第一季進口1,060.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16.3%。
蔡美娜分析,總進口首次踏過4百億關卡,主要反映出整個AI供應鏈國際分工架構,再加上國內半導體大廠開始密集裝機,帶動積體電路與資通產品進口維持強勁,資本設備、半導體設備購置劇增,雙雙刷新單月新高紀錄。
財政部指出,3月資本設備進口100.7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較上年同月增45.8億美元(+83.5%),其中半導體設備增26.3億美元,年增1.9倍,最為驚人,資通設備增13.9億美元,也年增超過1倍,電機設備增2.5億美元年成長62.6%。
颱風前的晚霞?財部坦言:川普關稅政策對出口影響無法評估
對於4月出口預估,蔡美娜坦言,川普關稅政策完全無法評估,主要因為其政策變動頻繁,廠商因應也無從得知,觀望或需與客戶溝通的都有。
因此在不考慮關稅政策情形下,4月出口規模預估374至393億美元,年增率持平至5%,比起3月可說下降許多。蔡美娜表示,4月本就是出口淡季,拉貨潮也會減弱下來,不排除會有負成長的可能性,3月可能是「颱風來臨前的晚霞」。
今年1-2月主要國家/地區出口普遍走升,其中香港成長8.9%,新加坡、日本、中國大陸、美國出口年增率介於1.4%-2.9%。
南韓受惠於高頻寬記憶體(HBM)等需求商機支撐,3月出口年增3.1%,惟併計前2個月,第1季出口則下滑2.1%。德國1月出口則年減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