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為何非顧立雄不可?原因是......

金融政策

新任行政院長賴清德今(8)日率領新內閣團隊宣誓就職,而最跌破大家眼鏡的新任金管會主委、黨產會前主委顧立雄,在還未正式走馬上任之前,就已經在政治圈和金融圈內捲起千堆雪,部分人士質疑顧立雄沒有金融背景如何勝任?也有人直接批評這是政治酬庸,就連顧立雄本人都說,接到徵詢電話時,「不只嚇一跳!」

明年將面臨防制洗錢評鑑,各方嚴陣以待

雖然民進黨長期被外界視為缺乏財經人才,但從過去經驗來看,金管會主委一職,像是前閣揆林全就習慣在學界裡面找人,抑或是直接將副主委扶正變主委也是選項之一,為什麼蔡英文政府仍要冒著被批評的風險,選擇顧立雄接任金管會主委?要回答著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如反過來問,金管會主委為何非顧立雄不可?

「眾所周知,台灣將在明年第4季進入亞太防制洗錢組織的第三輪評鑑,我認為這就是他(顧立雄)出線的關鍵因素之一,」一名在法律界輩份很高的律師表示。

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第三輪評鑑將對台灣造成深遠的影響。屆時亞太防制洗錢組織將派人來台實地評鑑,若沒有通過評鑑,台灣會被列入不合作或高風險的名單之中,未來進出台灣的資金會受到各國嚴格審查,換句話說,不管是貿易、商業行為,甚至單純人民之間的金融活動、旅遊的空間都會受到嚴重擠壓,影響範圍難以簡單計算,政府自然不敢打馬虎眼。

尤其在各相關部會全力投入,並成立洗錢防制辦公室做為中央統籌,好不容易終於在今年7月獲得升等,遭APG移除加強觀察名單。在這之前,台灣雖然是亞太防制洗錢組織創始會員國,但從2007年開始,評鑑、追蹤的結果每下愈況,還曾經掉到跟阿富汗、緬甸等國家同一級數的加強追蹤名單內。

據了解,由於台灣過去在洗錢防制、法令遵循的觀念,並未跟上國外的趨勢,因此已經落後國外好幾年,「這時候要追趕上確實非常困難。」更何況洗錢防制已經不只影響金融業或特定人士,甚至也會進而影響到一般企業,未來任何金流活動可能都要確定實質受益人,以免有心人藉人頭或空殼公司隱匿資金去向。

法律在金融業中有介入空間,律師主政不奇怪

換句話說,不管是在金融業或是一般企業,過去單以創造獲利為導向已經不能因應國際趨勢,法務、法遵的工作變得跟業務單位同等重要。因此,這時候由有法律專業的顧立雄來擔任金管會主委,就一點也不奇怪了,而且別忘記,這次和防制洗錢息息相關的《公司法》修法,顧立雄也以律師身分給了很多意見。

可以說,顧立雄出任金管會主委的最大任務,就是建立起台灣企業的法遵文化。而且事實上,不論是法遵的制度規劃、內控內稽的落實,甚至到跨境金融交易、新的金融商品開發,都和法律息息相關。尤其在去年兆豐事件過後,金融業更發現內部有需多面向,必須由律師從法律面來介入。

對於律師來治理金融業,不同於金融界的兩極評價,多數法律界人士都相當看好。顧立雄本人也默默現身於律師公會全聯會7日所舉辦的「金融業法令遵循論壇」,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法遵意識的抬頭真的很重要,金管會也會來推一把!」

法律的風險一直不被視為真正的風險,高檢署檢察官柯宜汾也以親身經歷舉例,過去國內一間銀行辦理了一件定存單質借,但後來銀行才發現這筆錢是一名被告在國外的不法所得,在洗錢防制的相關規定之下,銀行應該要趕緊申報可疑交易,但一旦申報,檢調扣押之後,這筆債權就不能被實現了。「這是很典型的利益衝突,但在過去重獲利、輕監督的產業結構下,你可以想像銀行會怎麼做。」

在國際趨勢促使之下,落實反洗錢與遵循相關法令刻不容緩,因此蔡政府找來法律背景的顧立雄接掌金管會,看來並非險棋、也不是打創意牌,而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