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草木逢生,氣候逐漸回暖,是冬天、春天轉換之際。京都堂中醫師林易萱表示,在中醫觀點裡,此時節陽氣開始升發,肝氣也逐漸旺盛。
隨著時序進入春天,許多人開始感受到濕氣加重、身體疲憊、消化不良等不適。根據中醫理論,春季屬木,對應人體的肝臟,肝氣旺盛但容易受損,特別是當體內濕氣過重時,更可能影響肝的功能。因此,如何透過飲食來養肝祛濕,成為春季養生的重要課題。
林易萱強調,春季養生應著重在養肝,以免肝氣過旺影響到消化道機能,同時這個時節氣候溫差大且雨量增加,會使得免疫力下降,「風邪、濕邪」容易入侵體內,影響到脾胃功能外,也容易引發感冒、呼吸道疾病、過敏等問題。
那麼這個時節該如何正確養生呢?
春季為何要養肝祛濕?
春季為何要養肝祛濕?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負責調節氣機運行,影響情緒、消化及代謝功能。春季陽氣生發,若肝氣過旺,可能會影響脾胃,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或便秘。同時,春天濕氣較重,容易造成身體水分代謝不佳,引發疲倦、頭昏腦脹、四肢沉重等濕氣困擾。
林易萱表示,清明養生應養肝為要,祛濕為輔。「此時節應選用平、甘、微溫的食物,並減少食用酸類、重口味的食物,可以多選擇薏米、黃豆、黑豆、赤小豆等食物,並避免飲酒過量,保持充足睡眠,以防肝氣過旺。」另外,她也提到清明節前後雨量增加,容易使人體內的溼氣更加重,可以多吃生薑、薏仁、紅豆、山藥等食物,有促進體內循環、代謝水分、健脾利水的效果。
中醫師強調,保持適量的運動、微微出汗也有助於肝氣疏泄、促進氣血運行,可以將體內的濕氣排出。「適度運動能促進氣血循環,春季應選擇緩和運動,如太極拳、瑜伽、散步或登山,可幫助肝氣疏通、促進新陳代謝,適當伸展身體,有助於改善因濕氣導致的關節僵硬。」
如何健康吃潤餅?
而提到清明節傳統習俗「吃潤餅」,京都堂中醫診所營養師王宇婕強調,即便潤餅裡面有許多蔬菜,但醬料、花生粉等熱量卻不低,「一份潤餅大約就有400-500大卡的熱量,是一位成年人要慢跑2小時才能消耗掉的熱量。」
她建議可以在製作潤餅時將常見的油炸五花肉換成瘦肉、豆干、雞絲、蝦仁等優質蛋白質,將醃菜換成多種新鮮蔬菜,如高麗菜絲、芹菜、胡蘿蔔絲、木耳絲、苜蓿芽、豆芽菜等增加營養素,而炸蛋酥則可以換成煎蛋絲,以降低油脂,「熱量極高的花生糖粉也可以換成無糖花生粉或是黑、白芝麻粉,約加一匙的量即可,若還是擔心熱量的話也可以將潤餅皮換成越南春捲皮,熱量減半;另外也可以再搭配茶葉蛋、無糖豆漿增加攝取蛋白質,燙青菜、滷海帶以增加攝取的蔬菜量。」
林易萱提醒,時節進入春天後,日夜溫差會逐漸加大,容易引起感冒、過敏、氣喘、關節疼痛等問題,甚至會有心血管及腸胃不適的問題發生,建議可以多喝薑茶、紅棗茶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保暖。
清明時節氣溫回暖,日照增長,中醫師也強調應早睡早起,讓陽氣順利升發,有助於精神飽滿、減少春睏,避免熬夜,確保肝臟在凌晨1-3點的排毒時間充分運作,透過良好的作息、適當運動以及飲食調理,在春天養好身體,是為接下來一整年健康打下基礎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