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正面臨生育率全球最低、人口總數已連續14個月負成長的嚴峻挑戰。
為解決民眾因工作因素導致晚婚、不生等問題,加上今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年輕及中壯世代面臨幼兒照顧、長照問題兩頭燒。國民黨立法委員廖偉翔表示,勞動部應從「優化育嬰留停」以及「長期照顧安排假入法」或放寬家庭照顧假等方式著手,才能讓年輕人願意生養,解決少子化危機,以及舒緩長照壓力和性別分工等問題。
目前,我國的育嬰留職停薪制度規定,父母可申請最長2年的育嬰留職停薪,但僅給付投保薪資的60%,且父母各自最長領取6個月的津貼。這樣的設計在實務上存在一些限制,特別是對於需要更長時間照顧子女的家庭而言,經濟負擔仍然沉重。
廖偉翔指出,今年6月勞動部將試辦彈性育嬰假,並將申請次數上限增加為3次,讓勞工可依個人需求請假。但2024年上半年度僅有63家企業及公營事業表示願意參與,今年也僅微幅成長為89家,他表示應增加誘因鼓勵更多企業參與。
另外,他也表示現行「育嬰留停」僅給付投保薪資6成,應增加至8個月以外,「育兒津貼」也應將現行父母各領最長6個月津貼的規定,放寬為雙親均領滿至6個月,讓所有年輕父母在育嬰方面有更多彈性與支持。
企業配合度低,申請家庭照顧假仍存阻力
不只少子化危機嚴峻,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現象也帶來不少挑戰,幾乎每個家庭都要面對長照議題。
廖偉翔表示,曾接到許多選民反映因家庭照顧因素而必須離職回家負擔起照顧工作,勞動部次長李健鴻也回應,調查顯示因為照顧因素而考慮離職者有高達6成。廖偉翔呼籲應實施 「長期照顧安排假」,尤其今年已經進入超高齡社會,更顯示「長期照顧安排假」的迫切性,他也主張於勞基法中單獨列出「長期照顧安排假」。
廖偉翔進一步指出,現行的《性別工作平等法》中規定的家庭照顧假,一年以7天為限且列為事假的範疇,請假期間不給工資。 他直言,「這對於對三明治家庭而言根本不夠!」這也是他主張「長期照顧安排假」另外入法的理由。
此外,根據勞動部的調查,2024年僅有79.7%的公司同意員工申請家庭照顧假,顯示在實務操作上,勞工申請此假別仍可能面臨阻力。
對此,李健鴻則回應表示,「長期照顧安排假」與「育嬰留停」等相關制度須經過通盤考量,勞動部內部目前持續研議中。
家建議改革育嬰假制度,打造三贏局面
去年11月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舉行的有薪彈性親職假公聽會上,多位專家學者指出,現行育嬰假制度需要改革,以促進勞工、資方及國家政策的三贏。
有學者建議,應將家庭照顧假改為有薪假,並延長期間、擴大適用範圍,以因應勞工在照顧高齡者和子女方面的需求。另有專家提到,可參考德國經驗,實施彈性育嬰假有助於協助年輕父母兼顧工作與家庭,建議台灣也應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國民黨立委王育敏也強調,打造友善育兒的環境是政府的責任,因此有必要增設有薪親職假,並強調雙親共同參與的重要性。她批評政府部門對育嬰假制度改革過於保守,並指出根據勞動部調查,超過半數的企業也支持改革。
勞動部政務次長黃玲娜回應,已詳細記錄與會專家學者的意見,這些意見對於勞動部內部討論和跨部會合作將有所幫助。
面對少子化和超高齡社會的雙重挑戰,完善的育嬰與長照假制度對於支持勞工兼顧工作與家庭至關重要。透過政策的優化與企業的積極參與,才能共同營造一個更友善的生養與照顧環境,進而提升國人的生育意願,並減輕長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