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於3月1日起實施,修訂後的文物保護法由8章80條增加到8章101條,從政治上來看,首次明確對流失境外中國文物的追索權和有關程序,但從民間藏家的觀點,尤其是海外的收藏者,有著極大的優勢,因為其文物納入建檔的過程中,對海外藏物的溯源認定寬鬆,反成為中國境內買家最有興趣的收購對象。
故宮珍寶的流失,許多被帶到台灣
北京故宮裡有許多空架子的多寶格,但這些空的格子過去放的都是皇帝心愛的寶物,例如玉雕、瓷器等等,沒有人知道這些寶物到了哪裡去,但有不少的中國文物學者知道,有一部分在台北的故宮,特別飛到台灣來一窺珍寶,例如景德鎮出產的三只明代成化白釉蛋殼杯,便是許多文物學者想要探訪的寶物,成化白釉蛋殼杯暗刻雙龍搶珠紋路,故宮有兩只帶大明成化年制款,另一只不帶款,因為製作難度極高,因此出產極少。
但中國的古董、文物,在台灣民間收藏可不少,已故的故宮副院長莊嚴之子莊靈,在中央電視台關於故宮的訪談中就親口說到,當年故宮以為只有三只白釉蛋殼杯,被父親的朋友、御用服裝師李成發告知,還有一對白釉蛋殼杯、杯底暗刻一個「天」字。
台灣的古董藏家,有北京故宮的國寶級收藏
2012年,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以2.07億港幣(約新台幣8億元)標下天青釉葵花洗,創下全球宋瓷的世界最高成交紀錄。
還有宜蘭頭城海邊,外觀貌似「阿拉伯宮」(又稱「小白宮」),因宮廷造型遠近馳名,是宜蘭友愛百貨已故創辦人、「台灣阿拉伯王」林昭文,也收藏大量的中國古董、瓷器。
花蓮白金漢宮民宿之白金古陶瓷陳列館典藏,大明成化青花天字款暗刻龍鳳紋脫胎杯(蛋殼杯、薄胎瓷、脫胎瓷,形容薄到沒有胎,只有釉)一對,和故宮的大明成化青花款暗刻、李成發的2只暗刻天字款龍紋脫胎杯都是少數流傳的典藏珍寶。
「天」字款脫胎瓷,明朝成化皇帝專用
這個杯底的「天」字意義大有來頭,根據央視的考據節目介紹,明朝成化皇帝朱見深17歲登基,由於登基時缺乏自信,因此下令做了一批「天」字的精巧瓷器,分賜給臣子,告訴他們,他才是真命天子,因此脫胎杯屬於皇宮專用,更具有收藏價值。
一位收藏家透露,中國文化大革命,許多中國的古董用各種形式到了台灣,因此,台灣的民間有許多低調的藏家。
新的「文物保護法」通過,制定了中國民間文物參數入庫建檔的遊戲規則,促進民間文物拍賣經濟,亦將提高中國藏家,想要從海外買進古董的意願,因為有著一條特殊的規定。
文物數據建檔與溯源機制,廣納民間收藏
首先,中國政府成立了藝術、文物的數據中心,然後開放被授權的民間公司,進行溯源並且將文物登錄進數據庫。根據陝西「追證求實」公司的官網介紹,民眾若家裡藏有古物,可以送去鑑定、建檔。2024年6月15日,中國官方的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出了第一張「藝術品交易溯源登記證書」給民間機構。
「追證求實」公司的官網上有有三大步驟,確真檢測,鑑定後出一本陶瓷痕跡檢測報告,確值評估,例如正式的陶瓷大數據價格評估報告,再來是所有權的確認,以及數位資料建檔進去官方的鄭州數據交易中心,第四步是 溯源登記。
然而,由於中國文物散落在世界各地,對海外中國古文物溯源認定標準放寬,提供者選擇「家族繼承」。
新法上路,有利中國買家收藏海外古董
這意味著,許多早年流散至海外的中國古董,如詩詞書畫、瓷器玉器等,若藏家能證明家族傳承關係,將可合法帶回中國進行登記、收藏或交易。這一政策變化,無疑為許多海外華人收藏家開啟一條文物回歸的新管道,也可能促使更多流失文物重回中國市場。
而且,中國商業市場本身,尤其是金融市場,就有古董融資的制度,以中國的瓷器、書畫抵押從銀行取得融資,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都有公布藝術品貸款政策,其實,在國際銀行花旗的私人銀行官網上、拍賣公司佳士德的官網上,也都有提供協助客戶做藝術品、古董融資的服務。
而中國的《文物法》也允許其上市櫃公司將藝術品、古董登記為公司資本,效力和現金一樣。而新的《文物法》上路,和國家政策朝向建立古文物數位資料庫來繁榮藝術拍賣的方向,顯示著古物交易不限於上億元、大型國際拍賣公司才能參與,一般的民間收藏也能上區域型拍賣,中國官方營造的古董交易市場正在逐年擴大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