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工作第一天,信守選前承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揮筆「毫無懸念」地簽署行政命令,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雖然各界猜測川普接下來可能會以一種更積極的雙邊貿易協定來替代TPP,不過這動作已讓外界不再質疑他落實選舉承諾的決心。接下來,國際社會最關注的,將是他將如何處理龐大美中貿易逆差問題。
為什麼外界會質疑川普的決心?因為過去歷任美國總統包括雷根、柯林頓、小布希與歐巴馬,競選期間均曾經發表對中國強硬的言論,不過上台之後隨即調整態度,柯林頓甚至還協助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但是從川普現在的種種動作來看,川普不是柯林頓也不是歐巴馬,他將不會再走「競選承諾打折」路線。
與柯林頓不同,川普不走「競選承諾打折」路線
怎麼說呢?「聽其言,觀其行」,其實不用等到川普正式簽下退出TPP的行政命令,我們從他競選期間提出的經濟政策,到當選之後陸續任命的主要財經內閣相關官員,清一色都是對中強硬派,就已經很明白告訴國際社會:「他是玩真的!」
一位長期觀察美中台三方情勢人士就說,川普怎麼兌現選前承諾?他的貿易決策機制能否有效執行是最重要關鍵。從選前擬定經濟政策的重要人士全都進入內閣來看,川普在貿易政策上,不會光說不練,接下來將會進一步採取對中強硬態度。
此外,最特別的是川普新設立了「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和「國際談判特別代表」兩個新職位,同時也透露將給予商務部更大的貿易政策制定權。

從種種跡象顯示,川普將對美國過去50多年的貿易政策架構進行大幅改革,極有可能把新設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作為制定貿易政策的指揮中心,把實際談判的工作交給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和商務部,至於擴大內需的公共建設計畫,則需要運輸部長趙小蘭來協助落實。
就在川普就職之前幾日,川普內閣財政部長史蒂芬·馬努欽(Steven Mnuchin)在華盛頓出席國會任命聽證會時,面對美國參議員羅伯特·凱西提問:「如果中國再次開始操縱匯率,你願不願向委員會承諾,你會向總統建議,由政府正式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馬努欽當場表示,如果中國真的操縱匯率,他支持政府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經濟內閣多為CEO且是政治素人
與台灣的財政部長只有負責稅務不同,美國的經濟政策是透過財政手段來達成,財政部長甚至對貿易政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可說是財經首長當中最重要的靈魂人物。
因此作為川普的財政部長,馬努欽接下來的角色吃重,包括制定經濟政策,決定是否修改國際貿易條款,以及決定是否把中國宣布為匯率操縱國,馬努欽都具有關鍵的影響力。
在大選期間,馬努欽擔任川普團隊財務長,在進入川普團隊前,他曾製作過逾 30 部電影,活躍於華爾街,沒有從政經驗,是一位政治素人。之前曾在高盛銀行任職17年,並在1994年升任合夥人,2002年馬努欽離開高盛,負責管理索羅斯的投資基金,之後在2004年與前高盛舊同事合伙設立新的對沖基金。
今年1月2日,川普突然在推特上發文,批評「中國從跟美國之間完全單邊的貿易拿走鉅額財富」。接著在1月3日,川普就任命雷根時代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副代表羅伯特·萊特海策擔任USTR的新代表,而這一位萊特海策也是有名的強硬派。
說起萊特海策,台灣人並不熟悉,但是日本對於這號人物可是特別留意。因為他曾在雷根政府主政時期,擔任過USTR副代表,在1984~1985年的美日鋼鐵談判中,最後迫使日本自主限制對美國鋼鐵出口而一戰成名。
萊特海策離開政府後,擔任美國鋼鐵公司的鋼鐵貿易律師,在歐巴馬執政時期曾多次遊説政府,對中國産品課徵反傾銷關稅。有國際貿易相關人士分析,「萊特海策建議美國擴大對WTO規則的解釋,從而在對中貿易談判上站有利地位。」可以說萊特海策是川普「讓強大美國再次偉大」的具體實現者。
納瓦羅橫跨經濟外交,角色最為關鍵
除了財政部長馬努欽、USTR代表萊特海,接下來主導川普貿易政策最重要的核心、「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的負責人彼得·納瓦羅(著有「《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一書),以及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破產重整大王)更是不折不扣的對中強硬派。
納瓦羅和羅斯在選舉戰中,是為川普擬定經濟政策的核心人物,這兩人除了提出貿易政策建言,還共同制定了5年5千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劃,兩人甚至在2016年第三季匯總的經濟增長戰略中,主張「通過增加出口,減少進口來修正貿易失衡,將推動經濟增長」,要求貿易對象國導入美國産品的進口目標,甚至具體列出了天然氣和工業機械等出口振興品種。
其實納瓦羅除了是美中貿易政策方面的專家,在選舉期間,他也擔任川普的外交顧問。知情人士透露,納瓦羅不僅是經濟學家,對東亞戰略布局也相當了解,其中川普提出要重新打造350艘軍艦、重振海軍的政策,就是納瓦羅的看法。納瓦羅對川普政府的貿易以及外交政策,將具有重大影響力。